劉好仃站在培訓室門口,手裡捏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師徒結對管理辦法》,紙張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他低頭看了眼手表,離會議開始還有七分鐘。
培訓室裡已經來了幾個人,小王正坐在角落敲電腦,鍵盤聲哢噠哢噠地響,像是在給他打節拍。老李靠在窗邊,手裡端著保溫杯,眼神有點飄,不知道是在看窗外的雲,還是在想心事。
“師傅。”小王抬頭看見劉好仃,“我把昨天整理好的數據案例都放進培訓資料包了,不過……有些內容可能得你親自講。”
“怎麼?”劉好仃一邊把文件夾放在桌上,一邊問。
“有些工藝改進的數據,我怕自己理解錯了,講出來誤導新人。”小王苦笑著,“我畢竟不是乾這行出身的。”
“那你現在不就是在學?”劉好仃笑了笑,“我們這個計劃,本來也不是讓你一個人扛。”
老李從窗邊走過來,喝了口茶:“你們說,這些年輕人真能學會嗎?”
“學不會就多教幾遍。”劉好仃語氣輕鬆,“咱這行又不是量子物理,哪有那麼難懂。”
會議室門一開,陸續進來幾個老師傅。有人拿著筆記本,有人隻是空著手,表情各異,但大多都帶著點疑惑和警惕。
劉好仃清了清嗓子:“大家都到齊了,咱們就開始吧。”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在上麵寫下四個字:“技術導師製”。
“今天開會的主題,是人才培養。”他說,“我們這批社招的人,過幾天就要進廠了。他們學曆高、技術新,但缺乏實際操作經驗。而咱們這邊的老員工,手藝紮實,經驗豐富,卻不一定擅長表達。”
“所以,我們要搭一座橋。”他頓了頓,“這座橋,就是‘技術導師製’。”
底下有人低聲嘟囔:“帶徒弟?那我自己的活兒誰來乾?”
劉好仃沒急著反駁,而是轉頭看向老李:“你覺得呢?”
老李愣了一下,隨即歎了口氣:“說實話,我不太願意。帶人費神不說,萬一學得慢,我還得分心照顧。”
“這個問題我們考慮到了。”劉好仃翻開手裡的文件,“所以我們會根據每個人的帶徒任務,適當調整工作量,確保不影響日常生產。而且,”他笑了笑,“帶得好是有獎勵的。”
“什麼獎勵?”有人問。
“榮譽證書、績效加分、還有——”劉好仃故意停頓了一下,“優先參與企業數字化項目的機會。”
會議室頓時安靜了幾秒,隨後有人輕笑了一聲:“這倒是挺吸引人的。”
“其實,”劉好仃繼續說道,“咱們做這事兒,不隻是為了完成任務。也是為了把大家的手藝傳承下去。你們想想,當年你們剛進廠的時候,是不是也希望有個老師傅能多指點幾句?”
這話一出,氣氛明顯緩和了些。
老李看著他,忽然點了點頭:“行吧,試試看。”
“那就這麼定了。”劉好仃合上文件,“接下來,我們安排一下第一批師徒配對名單。”
培訓大綱的事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小王坐在辦公室裡,麵前堆著厚厚一摞舊教材,還有一些從設備廠商那邊要來的係統手冊。他翻了兩頁,忍不住搖頭:“這些內容都快發黴了。”
“發黴也比沒有強。”劉好仃端著水杯走過來看了一眼,“至少還能參考。”
“問題是現在我們用的係統都升級過了,這些手冊上的操作步驟,很多都不適用了。”小王皺眉,“要是直接拿來培訓,反而會誤導新人。”
劉好仃沉吟片刻,突然說:“你去車間,找趙師傅聊一下,讓他把你需要的內容整理出來。”
“趙師傅?”小王一愣,“他不是退休了嗎?”
“沒正式退休,隻是調去做顧問了。”劉好仃笑了笑,“他對這些流程最熟,而且腦子清楚,寫東西也快。”
小王點點頭:“那我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