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望著遠處的天際線發呆。夕陽把雲層染成了橘紅色,像鍋裡煮沸的糖漿,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肚子,想著食堂今天是不是也炒雞腿。
手機在口袋裡震動了一下,是小王發來的信息:
【積分係統初稿已完成,明天打印出來給大家過目】
他回了個“好”字,目光落在地上一張紙片上。那是張國外玻璃展會的宣傳單,邊角有些卷起,像是被人翻看過很多次。他彎腰撿起來,手指摩挲著上麵的英文和圖片,突然意識到一件事:廠裡的技術已經穩定下來,人才機製也初步成型,下一步,該往哪兒走?
風從背後吹來,帶著一股機油味兒,還有點涼。
他轉身走進車間,腳步比平時慢了些。
會議室的燈亮著,投影儀還沒關,屏幕上還掛著那張成長曲線圖。不同顏色的線條交織在一起,有的陡峭,有的平緩,但都在往上爬。
劉好仃坐到主位上,看著這幅圖,心裡踏實了不少。他想起剛才那張展會宣傳單,腦海裡浮現出一個詞——
國際化。
這個詞在他腦子裡轉了幾圈,最後穩穩地落了下來。
“走出去。”他輕聲說。
門開了,小王抱著平板走了進來。
“師傅,數據都整理好了。”他說,“下周開會的話,我可以做個簡報。”
“嗯。”劉好仃點點頭,“不過……我們得換個方向。”
“換方向?”
“對。”劉好仃抬頭看他,“你覺得,咱們現在這套培訓體係、激勵機製,能不能複製到彆的地方?”
小王一愣:“您是說……出口產品?”
“不止。”劉好仃笑了笑,“我想的是,讓這套東西走得更遠一點。”
小王眨眨眼:“您這是要搞國際化啊?”
“試試看。”劉好仃說,“咱們不能隻盯著本地市場,得看看外麵的世界。”
小王沉默了幾秒,忽然笑了:“您這思路跳得夠快的啊。”
“不是我跳得快,是你們乾得太穩。”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膀,“既然能帶出一批人,為什麼不能帶出更多?”
小王沒說話,低頭看了眼手裡的平板,屏幕上還是那些成長曲線圖,可現在看起來,似乎多了一點彆的意味。
“行吧。”他聳肩,“那我先搜集點資料?”
“對。”劉好仃點頭,“先了解情況,再做打算。”
小王轉身要走,又被叫住。
“還有件事。”
“您說。”
“下周開個會,把管理層都叫上。”
“啥主題?”小王笑著問。
“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劉好仃答得乾脆。
小王一愣,隨即笑出了聲:“這名字夠大的。”
“不然你以為呢?”劉好仃挑眉,“我還想起名叫‘全球第一玻璃廠’呢。”
“那我得練練口才,不然講不出這麼大氣的名字。”
“彆笑。”劉好仃指著他,“你負責數據支持,到時候拿這套成長模型給他們看。”
“明白。”小王點頭,“不過……國際市場的數據咱手上不多,可能得花點時間。”
“慢慢來。”劉好仃靠在椅背上,“第一步,總得走得穩。”
會議室裡,燈光暖黃,氣氛安靜。
劉好仃坐在主位上,手裡拿著一張地圖,是昨天晚上臨時打印出來的,上麵畫著幾個圈:東南亞、歐洲、北美。
他把地圖攤開,指著東南亞的位置:“這裡離咱們近,物流方便,需求量也在增長。”
老李坐在角落,端著保溫杯,聽得很認真。
“歐洲那邊,高端玻璃製品市場成熟,但門檻高。”劉好仃繼續說,“北美市場大,但政策複雜,得仔細研究。”
有人插話:“咱們現在產能還不是很足,真要出口,怕供不上貨。”
“不急。”劉好仃搖頭,“我說的國際化,不是馬上出口,而是要有這個方向。我們要知道彆人怎麼做,怎麼賣,怎麼服務客戶。”
“那具體怎麼操作?”另一個管理人員問。
“先調研。”劉好仃調出一張草圖,“我們會先收集信息,分析市場需求,再決定怎麼切入。”
“聽起來像是打仗前的偵察。”有人笑著說。
“對,就是這種感覺。”劉好仃點頭,“我們要讓廠子不僅在深圳站得住,在外麵也能立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