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斜斜地灑進會議室,照在桌上攤開的十幾份報表上。小林正對著電腦屏幕皺眉,手指在鍵盤上敲得劈啪響;阿芳坐在對麵,手裡拿著一支紅筆,不時在某行數字上畫圈。
劉好仃推門進來,手裡拎著一壺剛泡好的鐵觀音,茶香混著晨風一起湧了進來。
“早啊。”他把茶壺放在桌角,順手拉開椅子坐下,“昨晚睡得好嗎?”
“沒睡。”小林頭也不抬,“數據太多了,光是市場部的報銷單就整理到淩晨兩點。”
阿芳揉了揉眼睛:“我夢裡還在看發票編號。”
劉好仃笑了笑,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辛苦了。不過今天開始,咱們要從‘查賬’轉成‘找病根’。”
“什麼意思?”阿芳問。
“就是彆隻看花了多少錢,要看錢花得值不值。”劉好仃翻開筆記本,指著昨天那張被折過的簽收單,“這張五位數的禮品簽收單,簽字人已經離職了。你說,是誰決定送這麼貴重的禮?”
“會不會是前任主管批的?”小林推測。
“也有可能是臨時決定的。”阿芳說,“但問題是,這份禮物有沒有換來客戶的訂單?”
劉好仃點點頭:“對,這就是我們要建立分析模型的原因——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精準投入。”
小林歎了口氣:“我現在最頭疼的是采購價格這塊。x187拋光劑的價格比市價高出不少,可我們每次采購都說是‘按流程走’。”
“流程沒問題,執行的人可能有問題。”劉好仃說著,抽出一張合同複印件,“你們看這個簽名。”
阿芳湊近一看,眉頭立刻皺了起來:“這不是李總助理的名字嗎?”
“嗯。”劉好仃語氣平靜,“所以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有兩個:一是全麵梳理各部門的支出結構,找出異常項;二是開始搭建‘客戶價值投入模型’,看看我們的服務成本到底帶來了多少實際收益。”
“明白了。”小林打開新文檔,“我先把所有物料采購價格列出來,再和行業標準對比。”
“我去聯係財務和采購那邊。”阿芳拿起包,“這次溝通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們在查賬,而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
“很好。”劉好仃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記住,我們現在不是在追責,是在治病。”
兩人點頭,各自忙碌起來。
會議室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鍵盤敲擊聲和紙張翻動的聲音。
過了半小時,小林忽然停下動作:“劉哥,我發現個問題。”
“什麼問題?”
“上個月有筆水電費特彆高,但廠裡並沒有新增設備。而且……”他調出一張圖表,“這個月的能耗曲線和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偏高。”
劉好仃接過鼠標,仔細看了幾秒:“我記得我們做的是玻璃加工,能耗本來就不低,但也不能高得離譜。”
“我在想,是不是計量表出了問題,或者有人虛報了數據。”
“先彆下結論。”劉好仃合上文檔,“你把過去一年的能耗數據都整理一下,看看有沒有周期性波動,還是突然上漲。”
“明白。”
阿芳這時剛好回來,手裡拿著一份文件:“我跟采購部那邊說了,他們表示配合。不過有個主管問了個問題——‘你們這是要砍預算嗎?’”
“我說呢?”劉好仃笑了,“你怎麼回答的?”
“我說,不是要砍預算,是要搞清楚哪些錢該花,哪些不該花。”
“很好。”劉好仃點頭,“我們不是來當劊子手的,是來做醫生的。”
阿芳坐回座位:“對了,我順便問了一下那位前市場部員工的事,聽說他離職前經常單獨上報大額報銷單,沒人過問。”
“沒人過問?”劉好仃眼神一閃,“意思是,審批流程形同虛設?”
“至少在他經手的項目上,是這樣。”
劉好仃沉思片刻:“這事得記下來,後續深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