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從會議室的玻璃幕牆外斜射進來,照在會議桌上的文件上。小林正把一遝遝打印好的資料分發給各部門代表,嘴裡還嘟囔著:“這回可真是要動真格的了。”
劉好仃站在白板前,手裡握著一支馬克筆,目光掃過圍坐在桌邊的眾人。采購部的人臉上表情各異,有的低頭看資料,有的則時不時抬頭偷瞄他一眼。
“各位。”劉好仃開口,聲音不高但足夠清晰,“我們今天不是來問責的,而是來建立機製的。”
阿芳坐在一側,輕輕點頭。她知道,這句話是專門說給采購部聽的。畢竟,自從那張x187拋光劑的簽收單出現後,整個流程問題已經浮出水麵。
小林推了推眼鏡,指著投影屏上的圖表:“大家看,這是我們整理出來的成本異常清單。比如這個——x187拋光劑,連續三個季度采購價都比市場價高出不少。”
采購主管老周咳嗽了一聲:“市場上有時候會有些特殊情況嘛……”
“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搞清楚這些‘特殊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劉好仃接過話頭,語氣平穩卻不容置疑,“接下來我們要推行一套新的采購流程優化方案,分為三階段。”
他轉身在白板上寫下幾個大字:供應商分級管理、比價係統上線、簽字人輪換機製。
會議室裡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紙張翻動的聲音。
“第一階段,我們會對現有供應商進行評估和分級。”劉好仃繼續說道,“第二階段,引入電子比價係統,所有采購申請必須附帶至少三家報價;第三階段,簽字人實行輪換製度,避免長期固定審批帶來的潛在風險。”
老周的臉色有點難看,但沒說話。
小林突然插了一句:“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x187拋光劑的價格波動特彆大,而且每次調價的時間點,剛好跟某位領導出差回來吻合。”
空氣瞬間凝固了一秒。
劉好仃不動聲色地看了小林一眼,淡淡地說:“數據隻是參考,具體情況還得靠流程來驗證。”
散會後,阿芳悄悄拉住小林:“你剛才那句話,差點就踩線了。”
小林聳聳肩:“我就是覺得奇怪嘛。”
“以後這種話,彆說那麼直白。”阿芳低聲提醒,“咱們現在得小心行事。”
劉好仃走過來,手裡拿著那份x187拋光劑的采購記錄,上麵已經被紅筆圈了幾處關鍵時間點。“先彆急著下結論。”他說,“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建立規則,讓流程自己說話。”
“明白。”阿芳點頭,“我去安排和采購部的非正式溝通。”
采購部辦公室比想象中安靜。阿芳走進去時,老周正在泡茶,茶香混著空調冷氣,在空氣中緩緩飄散。
“阿芳來了啊。”老周笑著招呼,“坐吧,嘗嘗我的鐵觀音。”
“謝謝。”阿芳坐下,開門見山,“這次流程改革,你們怎麼看?”
老周吹了吹茶湯:“改總歸是好事,不過咱們這行也有咱們這行的難處。”
“什麼難處?”阿芳問。
“比如說吧。”老周頓了頓,“有些供應商合作多年,價格穩定,服務也到位,突然換成新麵孔,萬一出了問題誰負責?”
“所以才會分級管理。”阿芳解釋,“不是一刀切,而是更科學地篩選。”
老周笑了笑,沒再深談。
離開采購部後,阿芳去了年輕采購員那邊。小張看起來挺老實,話也不多,但在閒聊中卻無意間透露了一件事。
“前幾天有個供應商聯係我,說他們那邊聽說最近有人查賬,已經打點好了。”小張壓低聲音,“我當時也沒敢問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