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的燈管嗡嗡作響,劉好仃蹲在一堆舊設備前,手裡拎著那塊溫控模塊,像是在跟它對視。
“你比阿芳還早來這兒。”他輕聲說,手指摩挲著金屬外殼上的小字,“2019年8月,那時候我還在三號車間擰螺絲。”
阿芳站在他身後,手裡抱著一遝資料,聽見這句話忍不住笑:“你這是在跟它認親呢?”
“我在想它為什麼還能動。”劉好仃把模塊翻過來,接口處雖然有些氧化,但沒被完全腐蝕,“說明它不是不能用,隻是沒人知道怎麼用。”
阿芳蹲下來,湊近看:“那我們現在知道了?”
“知道了第一步。”劉好仃站起身,拍了拍褲子,“走吧,咱們得把這玩意兒帶回去,讓大家都看看。”
會議室的白板上貼滿了標簽紙,每一張都寫著一個設備的名字和問題。劉好仃站在前麵,手裡拿著一根激光筆,點了點最上麵那張寫著“噴淋係統延遲”的紙。
“這是我們第一個要啃的硬骨頭。”他說,“它不是最大的問題,但最直接影響安全。”
電工老李坐在角落,皺著眉:“直接換新係統不就完了?”
“換得起嗎?”劉好仃反問,“一套新噴淋係統,光材料費就得三萬八,還不包括安裝調試。”
“那你說怎麼辦?”
“我們先試著讓它‘聽懂’現在的指令。”劉好仃把溫控模塊放在桌上,“這個東西,是五年前的設備,但它能記錄溫度變化,還能上傳數據。隻是當時沒人會用。”
阿芳在一旁打開筆記本電腦,調出一段數據:“這是上周我們測試的記錄,水壓從啟動到穩定用了八秒,而火勢蔓延最快隻需要五秒。”
屋裡安靜了幾秒。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換係統,而是讓係統反應更快。”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一個流程圖,“第一步,加一個信號中繼器,把舊設備的反饋速度提上來。第二步,優化控製邏輯,讓它能根據溫度變化自動調節水壓。”
“那得改程序吧?”小林問。
“是得改。”劉好仃點頭,“但不是重寫,而是優化。就像修車,不是把發動機換了,而是調一下火花塞。”
老李皺眉:“你這比喻聽著挺輕鬆,真乾起來哪有那麼容易。”
“輕鬆是騙人的。”劉好仃笑了笑,“但不乾,就永遠不知道能不能行。”
倉庫清點工作從第二天一早開始。維修組的人分頭行動,一邊核對設備編號,一邊拍照上傳係統。
阿芳拿著平板,蹲在一台老舊的切割機旁邊,對著標簽皺眉:“這個編號,在係統裡查不到。”
“那估計是以前改過編號。”劉好仃在旁邊翻著圖紙,“這台機器是2016年出廠的,後來換過控製係統,編號也就變了。”
“那怎麼辦?”
“咱們自己重新編號。”劉好仃拿出記號筆,在機器外殼上寫了個新的編號,“從今天開始,它是‘c032024’。”
阿芳笑著拍下照片:“你這編號還挺有儀式感。”
“不是儀式感。”劉好仃合上圖紙,“是得讓後來的人知道,這台機器是誰改的,什麼時候改的,改了什麼。”
“你這是要建一本‘設備日記’啊。”
“對,一本能看懂的‘設備日記’。”劉好仃抬頭看了眼倉庫頂上的燈,“以前我們修設備,靠的是經驗。現在,我們要靠數據。”
配電房的記錄本裡,小李果然找到了那張手寫的調試筆記。字跡潦草,但內容清晰:“信號延遲約0.8秒,原因未知。”
劉好仃接過本子,翻了翻,發現這頁紙夾在一堆舊維修單中間,像是被遺忘的一頁。
“這張紙,應該是在係統升級前寫的。”他說,“那時候還沒用上現在的監控係統。”
阿芳湊過來:“那這0.8秒,是不是就是噴淋延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