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坐在會議室的角落,手裡翻著一本技術手冊。這本手冊不是新買的,是阿芳從一摞舊資料裡翻出來的,封皮上還沾著點灰,像是剛從某個塵封的抽屜裡被喚醒。
“你們看這個。”他把手冊攤開在桌上,“這是2017年的實驗記錄,裡麵有個參數,冷卻速率異常。”
阿芳湊過去看了一眼:“我記得那次爆裂事故,當時沒人能解釋清楚原因。”
“現在可能有點眉目了。”劉好仃用手指點了點那行數據,“如果這個參數是真的,那就說明我們當時的工藝設定有問題。”
老李在對麵歎了口氣:“要是當年也有這思路……”
這句話像一顆小石子,掉進了水麵,激起一圈圈漣漪。
會議桌旁的人多起來了。劉好仃看著這群人,有老技工,有年輕的技術員,還有幾個原本隻是負責日常維護的工人。他們的眼神各異,有的帶著好奇,有的帶著懷疑,但至少,都在聽。
“咱們接下來要乾的事,是以前沒怎麼認真乾過的。”劉好仃放下手冊,站起身來,“我們要搞自主研發。”
話音落下,空氣安靜了幾秒。
有人低聲嘟囔了一句:“自主研發?咱廠哪有那個條件。”
“不是非要造個新東西出來。”劉好仃笑了笑,“而是把我們已經掌握的東西,係統地整理、優化、再創造。我們不是要發明輪子,是要把輪子做得更適合我們的路。”
阿芳在一旁點頭,開始在白板上寫下幾個關鍵詞:經驗整合、問題優先級、團隊協作。
“第一步,”劉好仃繼續說,“是我們得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設備、數據、經驗,都列出來。然後,挑出最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問題,集中力量去解決。”
小林舉手:“那怎麼分任務?誰負責什麼?”
“你問得好。”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簡單的流程圖,“我們按車間分工,每個環節選一個‘技術牽頭人’,負責收集問題、協調資源。然後,把這些彙總到研發小組裡,大家一起分析、拆解、想辦法。”
“聽起來挺複雜。”老李皺眉。
“不複雜。”劉好仃搖頭,“就像做飯,你先得知道家裡有什麼菜,缺什麼調料,然後才能決定做什麼飯。我們現在就是找菜、洗菜、切菜的過程。”
阿芳忍不住笑了一下:“這比喻還挺接地氣。”
“接地氣才容易理解。”劉好仃拍拍桌子,“而且,我敢打賭,咱們這些老技工肚子裡裝的經驗,比書上寫的都管用。”
會議氣氛慢慢熱了起來。有人開始提問題,有人開始分享自己遇到的難題,還有人拿出筆記本記下要點。
劉好仃看著這一切,心裡踏實了些。
預算討論會上,財務主管老張皺著眉頭看了眼報表:“你們這一塊的投入,比去年多了三成。”
“對。”劉好仃點頭,“但我們廢品率也比去年降了兩個點。”
“可你現在還要加碼?”老張語氣有些遲疑,“這不是又要拉高成本嗎?”
“短期來看是的。”劉好仃翻開一份數據表,“但你看這裡,上個月我們因為傳感器延遲導致的切割誤差,損失了將近五萬的原料。如果我們能在控製係統上做點改進,這種損失就能避免。”
老張沉默了幾秒:“那你打算怎麼花這筆錢?”
“先集中在幾個關鍵項目。”劉好仃指著表格,“比如玻璃成型精度優化、能耗控製模塊開發,還有模具溫度調節算法研究。這些都是我們已經有基礎的地方,隻需要一點點推進,就能看到效果。”
“小步快跑?”老張重複了一遍。
“對。”劉好仃點頭,“不求一步到位,隻求穩紮穩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阿芳在一旁補充道:“我們也做了對比分析,初期投入集中在低成本、高回報的項目,後續根據成果再調整方向。”
老張沉吟片刻,終於點了點頭:“行吧,你們先把方案細化一下,下周例會再過一遍。”
走出會議室時,劉好仃鬆了口氣:“總算過了第一關。”
“其實老張也沒那麼難說話。”阿芳笑著說,“就是怕亂花錢。”
“誰不怕呢?”劉好仃聳肩,“但我們不是亂花錢,是在買未來。”
車間門口,掛著一塊新的公告牌,上麵貼著一張紅底黑字的通知:
“金點子獎”征集令
為鼓勵員工參與技術創新與工藝優化,現麵向全體一線員工征集實用型改進建議。每月評選一次,優秀建議將獲得獎勵及公示表彰。
落款寫著:技術研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