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質檢室門口,手裡握著一杯還沒喝完的咖啡。陽光斜照在玻璃窗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長,像是要追著他走似的。
昨天剛提交了質量評估報告,今天就收到了市場部的一封郵件——“部分區域經銷商反饋新品滯銷。”
他皺了皺眉,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工廠裡忙活了這麼多天,好不容易把產品質量提上去,結果市場那邊卻卡住了。
阿芳從身後遞來一份打印好的數據表:“劉哥,這是最近三個月各區域的銷售變化情況,你看……”
劉好仃接過表格,掃了一眼,眉頭皺得更緊了。幾個重點市場的銷量都在下滑,尤其是南方地區,下降幅度超過了預期值。
“這不對勁。”他說,“我們的產品現在合格率比以前高多了,按理說應該賣得更好才對。”
阿芳點點頭:“我也覺得奇怪,市場部的人說是客戶結構變了,新一批年輕消費者對咱們的產品不太感興趣。”
“不感興趣?”劉好仃笑了笑,“那他們喜歡什麼?”
阿芳遲疑了一下:“好像是……更輕薄、更環保,還有……能定製圖案的那種。”
劉好仃沒說話,低頭又看了幾眼數據表,忽然抬頭問:“市場部負責人還在辦公室嗎?”
“在的,在會議室那邊等你呢。”
“好,我過去。”
他放下咖啡杯,順手把杯子放在窗台上。陽光正好打在杯口殘留的水珠上,折射出一圈微弱的光暈。
會議室裡已經坐著三個人:市場部的小王、生產部的老李,還有質檢組的阿芳。
小王一見劉好仃進來,趕緊遞上一份ppt文檔:“劉哥,這是我們整理的市場趨勢分析。”
劉好仃接過文檔,翻了幾頁,發現內容挺詳細,但圖表太多,看得人有點眼花。
“能不能用一句話告訴我,我們現在的問題到底出在哪?”他合上文檔,看著小王。
小王愣了一下,然後說:“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產品定位偏傳統,目標客戶主要是中老年群體,而現在的消費主力是年輕人,他們更看重產品的外觀、環保性能和個性化。”
“也就是說,我們做得不錯的東西,人家根本不想看?”劉好仃挑了挑眉。
“差不多這個意思。”小王點頭,“比如我們的玻璃包裝設計,很多終端門店反映太普通了,像工地用的材料,不夠精致。”
劉好仃聽了這話,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行,我知道問題在哪了。”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三個詞:
品質、認知、連接
“我們的產品沒問題,質量也達標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沒人知道我們變了。”他轉身麵對大家,“我們要做的,不是換配方,而是換說法。”
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三件事。”劉好仃繼續道,“第一,重新梳理客戶畫像,明確哪些人是我們真正該服務的對象;第二,調整宣傳方式,讓我們的產品被更多人看見;第三,嘗試與設計師、家裝平台合作,推出更有辨識度的新係列。”
老李皺眉:“可這些事,都不是我們車間能決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