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玻璃廠倉庫門口,手裡捏著一份名單,目光在紙上掃來掃去。他身後是一排排整齊碼放的玻璃板,陽光透過高高的天窗灑下來,在地上映出一道道細長的光帶。
“輪崗第一天,大家彆緊張。”他把名單折成小塊塞進口袋裡,“阿芳今天負責創意策劃,小林負責執行流程。你們不是換了個名字,是換了副眼鏡。”
阿芳抱著筆記本站在角落,眉頭微微皺著,像是剛從一個複雜的exce表格裡爬出來還沒緩過神。小林則蹲在地上,一邊啃三明治一邊翻看手頭的項目進度表,嘴裡嘟囔:“這流程也太複雜了吧?我是不是該去學個工程管理?”
“你先把自己那堆創意整理清楚再說。”阿芳瞥了他一眼,“上次你說‘這個方案隻要靈感到位就能落地’,結果呢?”
“結果不是你收尾的嘛。”小林笑嘻嘻地回嘴,“你看,我們多互補。”
“互補不等於省事。”劉好仃插話,“你現在得自己收尾。”
小林愣了一下,三明治咬到一半停在嘴裡,表情像是被塞了一嘴棉花。
晨會結束,大家各自散開,籌備組的人圍坐在休息區的圓桌旁,開始討論“破界·共融”活動的具體安排。有人建議戶外拓展,有人說不如組織一次工廠內部尋寶遊戲,還有人提議乾脆搞個卡拉ok大賽。
“咱們不是來唱歌的。”劉好仃敲了敲桌子,“重點是協作挑戰,讓大家在合作中找到彼此的節奏。”
“那具體怎麼操作?”阿芳問。
“先體驗後設計。”劉好仃拿出一張草圖,“你們先模擬一個小任務,看看實際執行過程中會出現什麼問題。”
“比如?”小林抬起頭。
“比如——蒙眼搭橋。”劉好仃指了指圖紙上畫的模型,“兩個人一組,一個人蒙眼,另一個人隻能用動作指揮,完成搭建任務。”
“聽起來像情侶默契測試。”小林嘀咕。
“那就當情侶練練。”劉好仃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明天下午三點,場地定在老車間空地。”
第二天一早,天氣預報說有陣雨,但天空卻出奇地晴朗。陽光灑在廠區的地麵上,反射出金屬和玻璃交織的光澤。
團建動員會在會議室召開。劉好仃站在白板前,指著幾個關鍵詞:“開放、協作、融合。”
“我們造的是能反射光的玻璃,不是遮光的牆。”他說,“如果每個人都隻守著自己的那一塊,那整個團隊就是一麵碎玻璃拚的鏡子,照不出完整的影子。”
有人低聲笑了,氣氛輕鬆了一些。
“這次活動的成績會納入季度績效加分項。”劉好仃補充了一句,底下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不會吧,連團建都要打分?”有人小聲抱怨。
“這不是打分,是激勵。”劉好仃笑了笑,“你要是覺得無聊,可以不去,但我保證,你會錯過一次真正認識同事的機會。”
會議結束後,阿芳走到窗邊,望著外麵陰沉的天色,輕聲說了句:“希望彆下雨。”
這句話剛好被經過的小林聽見。他低頭看了眼手機,剛剛收到一條消息:“下午可能有雷陣雨”。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把截圖刪掉了。
活動當天,老車間外的空地上已經布置好了道具。幾根木樁豎在地上,上麵架著橫梁,旁邊還有一堆平板和繩索。
“任務很簡單。”劉好仃拿著喇叭,“兩人一組,一人蒙眼,另一人隻能用手勢指揮,目標是在十分鐘內完成一座‘橋’的搭建。”
“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小林戴上眼罩,立刻陷入黑暗世界。
“你往左半步。”阿芳伸出手,比劃著方向。
“哪邊是左?”小林的聲音帶著點慌亂。
“你右邊是右,左邊是左。”阿芳有點無奈。
“我說你能不能說得更明確一點?”
“你能不能彆廢話,快點走!”
兩人在原地轉了幾圈,差點撞到旁邊的器材。其他組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有的人在喊“往前”,結果對方往後;有的人直接放棄溝通,自顧自搭了起來。
“時間還剩五分鐘!”劉好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