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來輛吧。”對方擦了擦汗,“有時候上午十點就開始排隊。”
“那有沒有人專門負責協調進出?”劉好仃問。
“沒有,都是司機自己找地方。”裝卸工搖頭,“有時候他們問我要路線,我也隻能憑印象說。”
劉好仃點了點頭,在本子上畫了個草圖,標注了三個最容易堵的地方。
回到辦公室後,他打開電腦,把視頻導出來,用紅筆標出幾個關鍵延誤點,然後給阿芳發了條消息:
“試試把這三個點設成重點監控區,看看能不能減少擁堵。”
阿芳很快回了一個ok的手勢表情。
接下來幾天,劉好仃開始研究配送路線的問題。
他從it那邊拿到了近三個月的配送數據,發現有些區域被頻繁覆蓋,而有些路線明顯繞遠了。
“小林,”他找到那個年輕技術員,“你能用地圖軟件做個熱力圖嗎?看看哪些地方跑得最多。”
“可以啊。”小林接過數據文件,“不過得手動標注一下,係統還沒集成這個功能。”
“沒事,隻要能看到大概分布就行。”
小林打開地圖軟件,輸入幾條常用路線,屏幕上立刻出現了幾條重疊的軌跡。
“你看,”他指著屏幕,“這條路上,幾乎每輛車都會經過這裡,但旁邊的輔路反而空著。”
“那就說明,路線是可以優化的。”劉好仃眯起眼,“能不能做個推薦路線表?優先級高的放前麵。”
“沒問題。”小林點頭,“我可以做個簡易版的,打印出來貼在調度室牆上。”
“好。”劉好仃滿意地點點頭,“慢慢來,彆想著一步到位。”
方案初稿出來那天,劉好仃召集運輸組開了個小會。
“這是我們初步整理出來的流程優化點。”他指著牆上的圖表,“第一,廠區裝車實行叫號製;第二,出貨口增設臨時停車區;第三,根據高頻路線製定推薦線路表。”
“聽起來挺靠譜。”老李說,“不過司機們會不會不認新路線?”
“讓他們試一周。”劉好仃笑著說,“願意用的獎勵油費補貼,不願意的也不勉強。”
“那成本誰來承擔?”小王問。
“我去找生產那邊商量。”劉好仃說,“如果配送效率提升,訂單交付率也能上去,這筆賬劃算。”
“行吧。”老李聳聳肩,“反正咱聽您的。”
會議結束後,劉好仃走出會議室,陽光正好打在他臉上,他眯著眼,感覺整個人都輕快了不少。
他摸了摸口袋,掏出那本一直隨身帶著的筆記本,翻開最後一頁,在“試點計劃”後麵畫了個勾。
遠處,一輛卡車緩緩駛出廠門,車身上映著金燦燦的陽光,像是某種無聲的鼓勵。
劉好仃邁開步子,朝著下一趟出發的方向走去。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