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還捏著昨天會議記錄的複印件。紙張邊角有些卷起,像極了他此刻的心情——有點皺巴巴的,但還在堅持挺直。
陽光從走廊儘頭斜照進來,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是某種無聲的催促。他深吸一口氣,推開門。
屋子裡已經坐了幾個人,阿芳正在調試投影儀,小林和老陳在低聲討論什麼,桌上擺著幾杯還沒動過的咖啡。
“來了?”阿芳抬頭看了他一眼,“科技公司的代表十分鐘後到。”
“行。”劉好仃把紙放在桌上,順手拉開椅子坐下,“先過一遍咱們的需求清單。”
小林遞給他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我昨晚又理了一遍,重點還是質檢環節的數據對接問題。他們要是再拿個‘通用方案’來糊弄,咱得直接懟回去。”
“對,不能讓他們覺得我們是新手。”阿芳點頭,“我已經準備好了幾個實際案例,等會兒可以直接演示。”
“辛苦。”劉好仃翻了兩頁,嘴角微微上揚,“你們這效率,比我家那台老式洗衣機快多了。”
氣氛輕鬆了一些,老陳也笑了:“劉哥,您這比喻還挺接地氣。”
“這不是咱玻璃廠的傳統嘛。”劉好仃聳肩,“乾活實在,說話也實在。”
正說著,門外傳來敲門聲。
“請進。”阿芳起身去開門。
來的兩位代表穿著整齊的西裝,手裡拎著電腦包,臉上掛著標準的職業微笑。其中一位姓周,看起來是主談。
“劉總,各位好。”周先生一邊握手一邊打量會議室環境,“聽說貴廠最近在推進數字化轉型?”
“嗯,我們在試水。”劉好仃沒急著讓座,而是指了指牆上的流程圖,“這是我們目前質檢環節的實際操作流程,麻煩你們看看,能不能找到對應的技術點。”
對方一愣,顯然沒想到開場就直接切入主題。
“這個……我們可以先介紹一下我們的ai質檢係統。”另一位技術人員打開電腦,開始展示ppt。
“停。”劉好仃抬手打斷,“我不需要看你們的標準介紹。我要知道的是,這套係統怎麼適應我們這條生產線。”
他走到投影幕布前,用激光筆圈住其中一個環節:“比如,我們有條產線是在高溫環境下作業,圖像識彆經常出錯。你們有沒有類似的應用案例?”
技術代表一時語塞,轉頭看向周先生。
“這個……我們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製化調整。”周先生勉強笑著回應。
“那就是還沒有。”劉好仃點點頭,“沒關係,我們也不指望第一次會談就能定下來。這樣吧,你們回去做個改進方案,包括成本預估和實施周期。我們下周再碰一次。”
“可是劉總,”周先生還想解釋,“我們的係統其實很成熟,很多大廠都在用。”
“我知道。”劉好仃笑了笑,“可我不是大廠,我是深圳一個小玻璃廠的老工人。你們要做的,不是讓我仰望你們的技術,而是讓它貼合我的地磚。”
一句話說得對方臉色微變,卻沒人能反駁。
會議結束後,劉好仃走出會議室,迎麵吹來一陣穿堂風,帶著些許金屬的味道。
“你覺得他們靠譜嗎?”阿芳跟上來問。
“不太行。”劉好仃搖頭,“他們太想賣東西了,沒想著怎麼幫我們解決問題。”
“那怎麼辦?繼續找彆的公司?”
“不急。”他摸了摸口袋裡的筆記本,“先從內部做起,先把數據整合起來。技術不是拿來用的,是要讓它長進骨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