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拿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報告,紙張還帶著打印機的溫熱。陽光從百葉窗的縫隙中斜斜地灑進來,在會議桌上畫出幾道明暗交錯的線條,像是一張未完成的棋盤。
他推門進去時,阿芳已經坐在電腦前,正對著屏幕皺眉頭。小張和老趙也陸續到了,各自找了個位置坐下,會議室裡飄著一股淡淡的咖啡味,和昨天相比,多了幾分專注的氣味。
“昨晚我睡得不太踏實。”劉好仃一邊拉開椅子坐下,一邊笑著說道,“腦子裡全是那幾個國家的名字,羅馬尼亞、泰國、越南……感覺像在背詩。”
“你這是把市場當唐詩三百首了。”小張打趣道。
“不背熟怎麼選?”劉好仃把報告攤開,“今天我們得從這堆數據裡,挑出一條最靠譜的路。”
阿芳抬頭看了他一眼:“劉哥,你昨晚是不是又熬夜了?”
“沒事兒,我這人越到關鍵時刻越精神。”劉好仃擺擺手,“咱們先看風險清單。”
他點開投影,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麵標注著各個國家的政治穩定性、法規變化、文化差異、關稅政策等信息,還有一欄是阿芳特彆加上去的“語言門檻”。
“這表格看著比高考誌願還複雜。”老趙喝了一口茶,“咱們到底先挑哪個?”
“我們先統一標準。”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三個關鍵詞:風險等級、增長潛力、文化適配度。
“這三個維度,哪個最重要?”小張問。
“都重要。”劉好仃笑了笑,“但我們要做的是取交集,不是選最優。”
他一邊說,一邊開始給每個國家打分。羅馬尼亞在增長潛力上得分不低,但風險等級也高;泰國語言門檻低,但法規更新快;越南市場潛力大,但競爭激烈。
“泰國,我們可以先試水。”小張突然說,“語言門檻低,溝通起來方便。”
劉好仃沒立刻回應,隻是在泰國那一欄寫了個“?”,然後繼續往下分析。
會議室一時安靜下來,隻有鍵盤敲擊的聲音和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其實我覺得,咱們現在最缺的不是方向,而是信心。”阿芳忽然開口,“上一次市場調研,最後不了了之,大家都還記得。”
“我記得。”劉好仃點頭,“但這次不一樣。”
“哪不一樣?”老趙問。
“這次我們不是靠感覺,是靠數據。”劉好仃指著白板,“而且,我們手裡有人。”
他說這話時,眼神掃過阿芳和小張,最後落在老趙身上。
“德國那位工程師,昨天又發來郵件了。”他從包裡拿出手機,“他說,東歐市場的關鍵,不是價格,而是信任。”
“信任?”小張皺眉,“怎麼建立?”
“通過本地關係。”劉好仃打開郵件,把內容投影出來,“他說,如果能和當地有影響力的建築公司合作,哪怕隻是小項目,也能打開局麵。”
“那我們是不是得派人過去?”老趙問。
劉好仃沉吟片刻,說:“如果真要派人,我希望是我們自己培養出來的。”
這句話像是一顆種子,悄悄落在每個人心裡。
“那我們現在,到底怎麼做?”阿芳問。
“先試水,再深耕。”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把“試水”兩個字圈起來,“我們選一個國家,選一個細分領域,先做起來。”
“哪個國家?”小張問。
“羅馬尼亞。”劉好仃語氣堅定,“它有增長潛力,也有風險,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練兵。”
“哪個領域?”阿芳繼續問。
“高端防火玻璃。”劉好仃寫下幾個字,“他們最近要更新建築標準,如果我們能提供符合新標準的產品,就能搶占先機。”
會議室裡,氣氛慢慢熱了起來。
“那我們得調整產品線。”老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