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在會議室的地板上切出一道道金線,像是某種神秘的密碼,等待被破譯。小張坐在桌邊,手指在鍵盤上敲得劈裡啪啦,像是在彈一首急促的鋼琴曲。
“劉哥,這三款產品,銷量下滑最明顯。”他把屏幕轉向劉好仃,語氣裡帶著點焦慮,“要不要直接降價?”
劉好仃沒急著回答,而是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有點涼了,但他腦子卻比任何時候都清醒。
“我們不是在比誰更便宜。”他慢悠悠地說,“而是在比誰更聰明。”
老趙坐在角落,手裡拿著一包沒拆的薯片,聽劉好仃這麼說,皺了皺眉:“可客戶都在看價格,我們不降價,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們沒誠意?”
“誠意不是靠價格體現的。”劉好仃把水杯放下,目光掃過三人,“而是靠服務。”
阿芳在筆記本上記下“服務=信任”,然後抬頭問:“那具體怎麼操作?”
“局部降價。”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幾個字,“不是全麵降價,而是有選擇地調整。”
小張立刻翻出數據表:“那我建議先從這三款開始,價格下調5到8,同時附贈安裝指導和延長質保。”
“這個思路不錯。”劉好仃點頭,“但不是所有客戶都適合降價策略。”
“那我們怎麼判斷?”老趙問。
“看客戶類型。”劉好仃說,“a類客戶我們穩住,b類客戶我們試探,c類客戶我們觀察。”
阿芳一邊記錄一邊點頭:“那我們可以先給a類客戶發一封郵件,說明我們的服務升級,同時附上降價產品的信息。”
“對。”劉好仃說,“這不是降價,而是價值提升。”
小張忽然抬頭:“劉哥,我剛才發現,有一款產品在歐洲市場的退貨率上升了,但還沒查原因。”
劉好仃眉頭一挑:“查。”
“好。”小張立刻開始整理數據。
會議繼續進行,氣氛比昨天輕鬆了不少。大家不再是焦慮地猜測對手的動向,而是有條不紊地推進自己的任務。
“我來聯係米哈伊。”劉好仃拿起手機,“先試探一下他們的反應。”
米哈伊很快回複了郵件,內容簡短但意味深長:
“iu,
降價是個好消息,但我們也希望看到質量的穩定。我們合作這麼久,最看重的不是價格,而是信任。”
劉好仃看完郵件,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了幾下。
“他說得對。”他對阿芳說,“信任不是靠價格建立的。”
“那我們怎麼回應?”阿芳問。
“把檢測報告附上。”劉好仃說,“再加一句:降價不降質,服務更升級。”
阿芳點頭,開始編輯回複郵件。
小張那邊也有了進展:“降價產品頁麵已經更新,服務增值的信息同步上線,客戶點擊後可以看到詳細說明。”
“很好。”劉好仃站起身,活動了下肩膀,“接下來,就是等市場反饋了。”
老趙終於拆開那包薯片,咬了一口:“感覺像是在釣魚。”
“不是釣魚。”劉好仃笑了笑,“是放線。”
“放線?”小張好奇。
“我們不是在等魚上鉤。”劉好仃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車流,“我們是在觀察,水波的走向。”
阿芳忍不住笑:“劉哥,你越來越像哲學家了。”
“不是哲學。”劉好仃回頭,眼神堅定,“是經驗。”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下班時間。
劉好仃坐在辦公室裡,看著電腦屏幕上的銷售數據,眉頭微微皺起。
“怎麼了?”阿芳走過來問。
“降價產品頁麵的訪問量增加了,但詢盤量沒有明顯提升。”他指著屏幕上的曲線,“說明客戶在看,但還沒決定。”
“可能還在觀望。”阿芳說。
“也可能是我們的信息傳達得不夠清晰。”劉好仃說,“再加一段視頻介紹,展示產品的實際使用場景。”
“好,我馬上安排。”阿芳點頭。
小張也湊過來:“我這邊可以加一個faq板塊,回答客戶可能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