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廠的早晨,陽光像往常一樣從高高的玻璃幕牆斜斜地灑進來,但今天的光線似乎格外溫柔。阿芳的咖啡杯邊放著一張手寫的便利貼,上麵寫著:“陽光的祝福——來自巴西客戶。”她看了眼便利貼,又看了眼電腦屏幕裡那條留言:“我想讓我的玻璃成為我房子的心跳。”
小張站在打印機旁邊,手裡拿著一遝剛打印出來的“陽光定製模板”,一邊翻看一邊嘀咕:“這玩意兒真能讓人乾活不累?”
劉好仃從會議室走出來,手裡拿著一支新買的馬克筆,臉上帶著點興奮勁兒,“不是讓人乾活不累,是讓人乾活有勁兒。”
“怎麼講?”小張把模板遞給他看。
“以前我們是賣玻璃的,現在我們是講故事的。”劉好仃指著模板上的“客戶心聲”一欄,“你看,這不是訂單,是客戶對家的想象。”
阿芳點了點頭:“是啊,我們不是在安裝玻璃,是在幫他們實現夢想。”
“說得我都想換個工作了。”小張笑。
“你現在的活兒也不輕鬆。”劉好仃拍拍他肩膀,“今天開始試點客戶對接,你們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阿芳翻了翻自己的筆記本,“三位客戶,巴西、法國、日本,文化背景不同,需求也不同。”
“那就從‘聽’開始。”劉好仃說,“聽他們的需求,也聽他們沒說出口的心願。”
小張翻開巴西客戶的留言記錄,輕聲念道:“我想讓我的玻璃成為我房子的心跳。”他頓了頓,“這客戶要是來我們廠參觀,估計會把我們當成藝術家。”
“那我們就當藝術家。”劉好仃笑著說,“玻璃不隻是材料,是溫度,是家的感覺。”
阿芳在模板上加了一行小字:“玻璃,不隻是材料,是溫度。”
“這句得印在包裝盒上。”小張說。
“先彆想包裝盒。”劉好仃打斷他們,“先想怎麼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溫度。”
三人圍坐在會議桌前,開始討論三位試點客戶的定製服務方案。
“法國客戶,注重環保。”阿芳翻出留言記錄,“他說希望玻璃能像陽光一樣純淨。”
“那我們就給他一份環保數據報告,附帶我們工廠的綠色生產流程。”劉好仃說。
“日本客戶呢?”小張問。
“他留言裡提到‘安靜’,可能對隔音有特彆要求。”阿芳補充,“還提到‘禪意’,可能希望玻璃能融入家居氛圍。”
“那我們就設計一款低反射、高隔音的玻璃,搭配木質邊框。”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簡單的示意圖,“不是所有客戶都需要炫技的產品,有時候,安靜就是最好的設計。”
“那巴西客戶呢?”小張問,“他要的是心跳。”
“心跳?”劉好仃想了想,“心跳是節奏,是溫度,是家的脈搏。”
“所以我們得給他一個有溫度的設計。”阿芳說。
“對。”劉好仃點頭,“我們可以給他定製一款陽光房玻璃,讓他每天早上醒來,陽光就像心跳一樣,透過玻璃輕輕落在他臉上。”
“這也太浪漫了。”小張感歎。
“客戶要的不是浪漫,是要的家的感覺。”劉好仃說,“我們要做的,不是賣玻璃,而是幫他實現家的溫度。”
會議結束,三人各自回到崗位,開始準備試點客戶的定製服務。
阿芳在模板上加了個新欄目:“客戶心聲”。她寫下:“玻璃不隻是材料,是溫度。”
小張開始整理客戶留言,準備服務記錄。他翻到巴西客戶的留言,再次念道:“我想讓我的玻璃成為我房子的心跳。”他笑了笑,輕聲說:“那我們就讓它成為心跳。”
劉好仃站在辦公室窗邊,看著陽光灑在玻璃幕牆上,折射出一片柔和的光斑。他想起上一章的測試結果,想起那些情緒強烈的留言,想起客戶說“如果你們能聽懂我,我就下單”。
他拿起手機,給團隊發了個消息:“陽光定製計劃,正式啟動。”
陽光依舊溫柔,玻璃依舊透明,但這一刻,它們似乎多了一點點溫度。
小張正在調試客服係統,阿芳在整理客戶反饋,劉好仃站在白板前,寫下:“陽光,不隻是光,是信任,是溫度。”
阿芳抬起頭,看著那句話,輕輕念了出來:“陽光,不隻是光,是信任,是溫度。”
小張也抬起頭,看著白板,笑著接了一句:“那我們,不隻是賣玻璃的人,是傳遞陽光的人。”
劉好仃點點頭:“對,我們不隻是賣玻璃,我們是在傳遞溫度。”
陽光透過玻璃,落在每個人的肩上,像是某種無聲的鼓勵。
小張忽然問:“那我們要不要出個品牌口號?”
“當然。”劉好仃毫不猶豫,“就用這句話:‘陽光,不隻是光,是信任,是溫度。’”
阿芳在文檔裡敲下這句話,又加了一行小字:“陽光定製計劃,為每一個家,傳遞溫度。”
小張看著屏幕,忽然覺得有點心動。他沒說話,隻是在筆記本角落寫下:“你們的玻璃,像陽光一樣溫柔。”
陽光依舊從玻璃幕牆斜照進來,落在每個人的肩上,像是某種無聲的鼓勵。
“我們得讓客戶知道,他們在我們的世界裡是有聲音的。”劉好仃說。
“那我們從哪兒開始?”阿芳問。
“從聽懂‘陽光的祝福’開始。”劉好仃說。
小張的指尖輕輕敲擊鍵盤,輸入第一句話:
“感謝您的留言,我們很高興您喜歡我們的玻璃……”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