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廠的窗框邊沿,陽光正一寸寸爬上劉好仃的工裝袖口,像在悄悄給他打氣。昨天總部李總那句“支持你們下一步的拓展計劃”還在耳邊回蕩,不是那種客套話,是真金白銀的信任票。
今天會議室沒開空調,但氣氛比昨天還熱。
劉好仃把筆記本攤開,封麵寫著“國際拓展方案草稿”,字跡歪得像剛學會寫字的小學生。他抬頭掃了一圈:“咱不搞ppt炫技,就一件事——怎麼把咱們這‘小而美’的玻璃廠,變成人家眼裡的‘香餑餑’。”
阿芳舉手:“我覺得先得定方向!中東機會多,東南亞政策穩,到底主攻哪個?”
小張立刻接:“中東政策說變就變,萬一合作剛談攏,那邊突然加關稅,咱哭都來不及。”
老李慢悠悠喝了口茶:“你們說的都對,可問題是,咱們得找人合作啊。不是談戀愛,不能光看感覺,還得看對方願不願意跟你過日子。”
大家笑出聲,緊張感一下子鬆了。
劉好仃點頭:“所以第一步,不是選市場,是定標準——什麼叫優質合作夥伴?”他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大圈,“不是誰有錢就跟誰玩,得看三點:技術互補、文化合拍、風險共擔。”
阿芳眼睛亮了:“哎喲,這不就是找對象嘛!還得三觀正!”
“對嘍。”劉好仃笑,“咱們不是去打工的,是去合夥做生意的。誰要是隻想占便宜,咱轉身就走。”
小張突然拍桌子:“等等!我想到個事兒——上次那本書裡有個案例,德國一家小廠跟咱們差不多大,他們跟泰國企業合作,不是賣產品,而是聯合研發新型節能玻璃,最後兩邊都賺翻了。”
劉好仃一愣,隨即笑了:“你還記得細節?”
“記得!”小張得意,“他們簽協議時專門加了一條:每年必須一起搞一次技術交流會,誰不來,違約金翻倍。”
眾人哄笑。
“行,這招可以抄。”劉好仃記下,“以後咱們也寫進去,叫‘技術約會條款’。”
氣氛徹底活了,有人提議用短視頻介紹自家工廠,有人建議先從樣品免費試用開始建立信任,還有人說乾脆做個雙語版企業故事短片,主打一個“真誠才是必殺技”。
討論到一半,窗外傳來玻璃切割機的嗡鳴,清脆利落,像是給這場頭腦風暴打著節拍。
劉好仃看著大家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樣子,心裡踏實。他知道,這不是誰說服誰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方案添磚加瓦。
“聽我說兩句。”他舉起手,“中東和東南亞都有機會,但風險也不小。特彆是中東,政策像天氣預報,早上晴天,下午可能就暴雨。”他頓了頓,“所以咱們不能孤注一擲,得兩手準備——一邊篩選靠譜夥伴,一邊留好退路。”
阿芳點頭:“比如?”
“比如合作條款裡加個‘政策波動緩衝期’。”劉好仃說,“萬一那邊政策變了,咱們有三個月緩衝時間,不算違約。”
老李豎起大拇指:“這招狠,既顯專業,又留餘地。”
小張突然問:“那如果真遇到坑呢?比如對方突然反悔怎麼辦?”
劉好仃看著他,沒直接回答,而是從包裡掏出一張紙,上麵是他手寫的方案流程圖,角落還畫了個笑臉。
“我不是神仙,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他說,“但我敢保證一件事——隻要咱們團隊在,遇到問題就改,改不動就換思路,絕不躺平。”
這話不煽情,卻讓所有人安靜了幾秒。
阿芳低聲說:“你這話聽著像雞湯,但我喝進去了。”
“那就多喝點。”劉好仃笑著遞給她一杯溫水,“彆光靠嘴勵誌,還得動手乾。”
方案越捋越清晰:目標市場鎖定中東和東南亞新興國家;合作夥伴優先考慮有本地渠道但缺技術的小型企業;合作模式主打“聯合研發+品牌共享”,既降低對方門檻,也提升咱們附加值。
最後定稿時,已是下午三點。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照在桌上的方案打印件上,紙麵微微反光,像鋪了一層薄薄的希望。
劉好仃環視一圈:“現在問一句,誰還有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