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撓頭:“可這麼多變量,怎麼防得住?”
“防不住。”劉好仃笑了,“但可以練反應。就像昨天演練那樣,不是怕它來,是等它來時彆慌。”
老李忽然想起什麼:“對了,剛才審核信息時,發現個挺有意思的案例。南美某國因為政策突變,本地企業被限產三個月,結果進口玻璃需求暴漲——咱們要是早知道這事,是不是能提前備貨?”
劉好仃眼睛一亮:“這就是練出來的價值。”
阿芳翻著筆記:“還有個事。剛才討論時我查了份行業報告,說是全球經濟形勢變化下,玻璃行業明年可能麵臨原材料漲價潮。雖然不確定,但值得警惕。”
“記下來。”劉好仃在三角形旁邊加了個問號,“這不是嚇唬人,是提醒我們:國際市場不是單一賽道,是迷宮。走錯一步可能沒事,但一直蒙著走,遲早撞牆。”
會議室一時安靜,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每個人都意識到:原來真正的危機,不是某一次失誤,而是長期的認知盲區。
小張忽然舉手:“劉哥,我有個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
“你說這麼多危機,哪個最該優先處理?”
劉好仃沒立刻回答,而是拿起保溫杯喝了一口——水還是溫的,像他此刻的狀態:不急,也不慢。
他放下杯子,指了指白板上的三角形:“都不是。”
“啊?”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選哪個最重要,是學會同時盯著三個方向。”他頓了頓,“就像開車,不能隻看油表,還得聽發動機聲音,順便瞄一眼導航。”
阿芳笑了:“你是說,咱們得練成三頭六臂?”
“不用。”劉好仃也笑,“隻要養成習慣就好。每天十分鐘,掃一眼新聞、彙率、政策更新,慢慢就成了本能。”
老李點頭:“這比臨時抱佛腳靠譜多了。”
眼看時間快到下班,劉好仃合上筆記本:“今天先到這裡。下周開始,咱們每組輪流做五分鐘晨會分享,講一個最新發現的危機信號。”
小張誇張地捂胸口:“完了,豆奶換成了早課。”
“彆嫌煩。”劉好仃站起身,順手把桌上那份舊報告折好塞進包裡,“等哪天你能在睡醒前說出三個潛在風險,才算真正入門。”
他走到門口,忽然回頭:“對了,誰要是連續兩周沒發現新問題,就負責整理全年的危機日誌。”
眾人齊聲抗議:“這也太狠了吧!”
劉好仃沒回應,隻是笑著拉開門,陽光正好灑在他肩上,像披了件看不見的戰袍。
他腳步沒停,聲音卻清晰傳來:
“你們說,要是哪天咱們廠的玻璃真賣到了南極,是不是也得查查那兒有沒有企鵝保護法?”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