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辦公室窗邊,手裡握著一杯剛泡好的茉莉花茶,熱氣嫋嫋地往上飄。他望著遠處的生產線,玻璃在陽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像極了員工們眼裡的希望。
他輕輕抿了口茶,心裡有種說不出的踏實感。最近的員工激勵措施效果明顯,大家積極性高了,連食堂的紅燒肉都比以前賣得快。他甚至聽說有幾個年輕人已經開始琢磨著考證書、學技能了。
“劉工,這是上個月的市場報表。”阿芳推門進來,把一疊資料放在桌上。
“哦,辛苦了。”劉好仃放下茶杯,翻開報表,眉頭慢慢皺了起來。
報表上,國內市場的數據穩中有升,但國際市場的表現卻有些起伏不定。尤其是東南亞和歐洲幾個主要客戶,訂單量時高時低,波動明顯。
“這……有點像天氣預報。”劉好仃指著幾個曲線,“說好是晴天,結果突然來場雷陣雨。”
“是啊,最近那邊政策變動大,彙率也不穩定。”阿芳點頭,“咱們的產品出口那邊,成本和利潤都不太好控製。”
劉好仃沒說話,隻是盯著那幾條曲線,像是在看一場球賽的比分。他突然笑了:“這比賽還沒結束呢,咱們得換套戰術。”
阿芳看著他:“你是說……調整國際市場布局?”
“對。”劉好仃合上報表,眼神亮了起來,“咱們不能光靠老客戶,也得看看新市場。就像做玻璃,光靠一麵反光可不行,得四麵八方都照得亮。”
阿芳笑了:“你這比喻,越來越有哲理了。”
“不是哲理,是現實。”劉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在上麵寫下三個字:國際化。
字跡有些潦草,卻透著一股子勁兒。
他看著這三個字,心裡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員工激勵做得再好,也隻是內功;真正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還得靠外功——布局。
“阿芳,你有沒有發現,咱們現在就像一塊剛出爐的玻璃。”劉好仃轉身,語氣輕快,“表麵光亮,但還不夠穩,得再淬火。”
“你是說……國際市場這塊火候還不夠?”
“沒錯。”劉好仃點頭,“咱們得知道哪兒熱、哪兒冷,哪兒能打,哪兒得繞。”
阿芳看著他,眼裡多了幾分敬佩:“你打算怎麼做?”
“先摸底。”劉好仃拉了把椅子坐下,“就像做員工問卷一樣,咱們也得給國際市場來個‘市場問卷’。”
“市場問卷?”阿芳一愣。
“就是分析各個國家的政策、消費習慣、運輸成本、競爭情況。”劉好仃笑著說,“咱們得知道,哪片市場是‘紅燒肉’,哪片是‘清蒸魚’。”
“那可得做不少功課。”阿芳翻著報表,“光靠我們幾個人,怕是忙不過來。”
“那就招兵買馬。”劉好仃拍了拍桌子,“咱們得找幾個懂國際市場的,還有懂語言的。不能光靠翻譯軟件,得有人真正了解那邊的文化。”
“你這是要組建‘國際戰隊’啊。”阿芳調侃。
“對,咱們也來個‘玻璃出海’。”劉好仃笑得更開心了,“你想想,咱們的玻璃,要是能在國外的摩天大樓上反光,那得多亮堂。”
阿芳也被他感染了:“那咱們得先選幾個重點市場,然後製定策略。”
“沒錯。”劉好仃點頭,“咱們得像下棋一樣,不能隻看眼前這一格,得看到三步、五步之後的局勢。”
窗外,陽光依舊灑在玻璃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劉好仃站在窗前,看著那些光芒,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國際市場,複雜、多變,但也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