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盯著“57.3”看了好久,忽然說:“這數字……真不是係統算錯了吧?”
劉好仃笑了:“我第一眼也這麼想。所以我讓機構把原始數據、采樣方式、分析模型全列出來了。你看這頁,連他們用的算法參數都寫了。”
小林翻著報告,忽然“咦”了一聲:“他們還提了一嘴——說咱們在中東和東歐的保護效果相對較弱,建議加強本地化監測和語言支持。”
“記下來。”劉好仃拿筆在本子上劃了一筆,“不是批評,是指路。哪有一步到位的事?咱們能走多遠,就看能不能聽進這些話。”
小李舉起手:“那……咱們要不要趁熱打鐵,搞個宣傳?比如發個‘我們的光,不容複製’之類的海報?讓消費者也知道,咱們一直在護著這塊玻璃?”
“好主意。”劉好仃點頭,“品牌不是磨出來的,是守出來的。守住了,光才亮得久。”
小林突然問:“那下一步呢?是不是該把冷門平台全鋪一遍?或者……申請更多國際專利?”
劉好仃沒急著回答。他站起身,走到窗邊。物流車正一排排駛出廠區,車頂的反光條在陽光下像一道道流動的光帶。
“下一步?”他輕聲說,“是繼續盯,繼續打,繼續記。咱們的機製不是鐵做的,是活的——它得學會自己呼吸,自己長骨頭。”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每個人:“咱們不光要讓侵權的人知道‘不能抄’,還得讓想抄的人知道‘抄了也白抄’。”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小林忽然笑了:“那咱們這維權係統,現在是不是該起個名字?總不能一直叫‘那個係統’吧?”
“叫什麼?”小李問。
“叫‘光盾’怎麼樣?”小林眼睛亮亮的,“咱們護的是光,盾就是這機製。”
劉好仃沒說話,低頭翻開筆記本,在最新一頁寫下兩個字:“光盾”。筆尖頓了頓,又補了一句:“它不說話,但一直在亮。”
就在這時,係統提示音輕輕響起。
劉好仃抬頭,看見調度台上的平板屏幕亮起,一條新警報彈出——某新興設計論壇,一篇題為《“門”字玻璃:從模仿到超越》的帖子正在升溫,配圖是一塊邊緣帶鋸齒紋的玻璃,簡介寫著“全新光影語言,致敬經典,更勝經典”。
他走過去,點開帖子,放大圖片。
光斑的走向不對。
弧度太急,過渡生硬,像是用算法強行擬合的痕跡。
他沒急著投訴,而是打開案例庫,輸入關鍵詞:“鋸齒紋”“光影語言”“致敬經典”。
頁麵跳轉,跳出三條曆史記錄——全是去年被成功下架的高仿案例,手法如出一轍。
他嘴角微微一揚,拿起筆,在警報旁邊寫下一行字:“老朋友,換湯不換藥,可騙不了光。”
然後,他點開維權係統,選擇“高仿侵權”,上傳對比圖,填寫證據鏈編號。
提交前,他看了眼屏幕右下角的時間:0823。
手指懸在確認鍵上,輕輕一按。
窗外,第一縷陽光穿過新出廠的“門”字玻璃,在地麵投出一道筆直的光斑。
光斑緩緩移動,像一把尺子,量著時間,也量著邊界。
劉好仃放下手,轉身拿起一塊剛打磨好的玻璃,迎著光看了看。
邊緣光滑,弧度均勻,光影流動如溪。
他輕輕把它放回托架,轉身走向車間。
身後,係統提示音再次響起。
新警報彈出——某跨境電商平台,商品標題寫著“靈感之光:限量版光影藝術玻璃”,主圖角落,赫然印著一個極小的“門”字輪廓。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