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一支藍筆,在紅區外圍畫了個緩衝圈:“所以不能隻想著‘修’,得學會‘繞’、‘等’、‘備’。”
“可咱們現在連‘看懂’都費勁。”小張苦笑,“更彆說繞了。”
“所以今天的目標不是解決,是認清。”劉好仃語氣沉穩,“咱們得先承認——這盤棋,比想象中複雜。”
他組織大家重新梳理所有數據,從頭核對每一條信息來源,確保不靠猜測下結論。小林發現某國稅率數據用了過時版本,立刻標注修正;小張發現物流成本沒包含保險溢價,趕緊補上;小王甚至查到了某港口正在擴建,未來三個月將限流30。
“原來咱們以前的‘順利’,”小林感慨,“是蒙在鼓裡的順利。”
“不是蒙。”劉好仃糾正,“是運氣好,沒碰上雷區。”
他打開一份行業分析平台的訂閱報告,邀請團隊參加一場線上專家分享會。主講人是位在跨國供應鏈領域乾了二十年的老將,說話直白,案例紮心。
“去年,一家中國光伏企業,產品全球領先,結果在波蘭卡了兩個月。”專家在屏幕上展示一張滯留貨物的照片,“為什麼?他們用了不符合當地環保標準的包裝膠帶。”
會議室一片嘩然。
“一條膠帶,毀了一船貨?”小張瞪大眼。
“不是膠帶的問題,是思維的問題。”專家說,“他們以為產品過硬就行,可國際供應鏈,是細節的戰爭。一個螺絲、一張標簽、一句說明書翻譯錯誤,都能讓整條鏈子崩盤。”
劉好仃默默記下這句話,轉頭對團隊說:“咱們的玻璃能變色,可要是包裝箱上的回收標誌印錯了顏色,人家照樣拒收。”
小林低頭看自己做的流程圖,突然覺得那些箭頭和方框,像極了迷宮。
分享會快結束時,專家提到一個趨勢:“明年可能出台新的全球碳關稅政策,所有出口建材,都要提交全鏈路碳排放審計報告。”
“這不光是環保,是貿易門檻。”專家說,“誰數據透明,誰有資格入場。”
劉好仃眉頭一緊,迅速記下。
會後,團隊重新彙總分析結果。他們得出一個共識:國際供應鏈不是簡單的“國內鏈+出海”,而是一個多維度、高動態、強依賴的複雜係統。政策、文化、物流、人情、突發事件,任何一個變量失控,都可能導致全線癱瘓。
“咱們以前覺得,優化供應鏈就是換更快的船、找更便宜的倉。”小張總結,“現在看,那隻是換輪胎,可路本身坑坑窪窪,換再多輪胎也顛得散架。”
“所以結論是?”小林看向劉好仃。
他站在白板前,看著密密麻麻的筆記和圖表,沉默了幾秒。
“結論是——”他緩緩寫下一行字:
我們連起點在哪兒,都還沒完全看清。
會議室安靜下來。沒有人沮喪,也沒有人急著反駁。他們知道,這不是泄氣,是清醒。
劉好仃轉身,拿起茶杯——杯底還剩一口涼茶,他沒喝,隻是輕輕晃了晃,看著茶葉緩緩下沉。
“沒關係。”他說,“看清問題,本身就是進步。”
他放下杯子,指向地圖上那條從深圳出發、蜿蜒向海外的線。
“咱們現在像站在山頂,終於看見了整片森林。以前隻盯著一棵樹,覺得砍了就行。現在知道,森林裡有沼澤、有斷崖、有迷霧,還有我們根本沒見過的動物。”
小林笑了:“那咱們是探險隊?”
“對。”劉好仃也笑了,“不帶地圖的。”
他拿起筆,在白板最下方寫下今天的最後一句話:
複雜不可怕,可怕的是以為它簡單。
然後他合上筆記本,說:“明天,咱們請一位海關顧問來聊聊。”
小林剛要問具體時間,劉好仃的手機響了。
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眉頭微動,按下接聽。
“劉工,”電話那頭是越南合作方的經理,聲音急促,“我們剛接到通知——從下周起,所有進口建材必須提供第三方環保認證,臨時加的,沒有過渡期。”
會議室的空調忽然發出一聲低鳴,像是被這消息驚得喘了口氣。
劉好仃握著手機,指節微微發白。
他還沒開口,對方又補了一句:
“而且,隻認歐盟認證機構出具的報告。”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