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物流車剛駛出廠區,陽光就跳上了車頂的反光條,一晃一晃地灑進辦公室。劉好仃站在窗邊,手裡捏著一張剛打印出來的數據彙總表,紙角被他無意識地折了又折,像小時候課間折紙飛機那樣。
他沒急著開會,先去茶水間泡了壺菊花枸杞茶。水剛衝下去,小李就追進來,手裡舉著平板,眼睛亮得像剛通了電的ed燈。ehub後台更新了——咱們的‘沙漠晨光’套餐,被係統打上了‘爆款潛力’標簽!”
“哦?”劉好仃吹了口熱氣,“係統也會看人下菜碟?”
“不是看人,是看數據!”小李把平板遞過去,“轉化率、停留時長、客戶谘詢頻次,三項指標全衝進了品類前十。”
劉好仃點點頭,端著茶杯往會議室走。杯底在桌麵留下一圈淡淡的水印,像極了上周報表裡那個向上的箭頭。
會議室裡人已經到齊。小張正盯著投影儀調試ppt,小陳在筆記本上畫著什麼,頭也不抬。空氣裡有種微妙的安靜,像是大家都知道——該算賬了。
“上周咱們動了兩把刀。”劉好仃把茶杯放下,打開投影,“一把砍渠道,一把調價格。現在,是時候看看傷口結痂了沒有。”
小張抬頭:“那……怎麼算?光看銷量?”
“銷量是臉麵,成本才是裡子。”劉好仃翻開資料,“咱們分三組:一組盯銷量,二組算成本,三組查客戶反饋。三天後,交報告。”
小李舉手:“萬一數據對不上呢?比如渠道那邊報的和財務的不一樣……”
“那就再核一遍。”劉好仃從包裡掏出一個藍色文件夾,封麵上貼著張便利貼,寫著“原始數據備份”四個字,“我讓小陳昨天把所有平台的原始訂單導出存檔了。誰有疑義,拿這個對。”
小陳抬起頭,推了推眼鏡:“我還加了時間戳和ip來源,防止有人改數據。”
“好。”劉好仃笑,“咱們不靠感覺,靠對賬單說話。”
散會後,辦公室突然熱鬨起來。鍵盤聲、電話聲、打印機嗡嗡聲混成一片,像極了菜市場早市開張。
小張帶著人一頭紮進銷售數據裡。他們發現,東南亞市場雖然單價降了7,但因為“基礎+模塊”報價靈活,客戶勾選增值服務的比例高達63,實際單均收入反而漲了4.1。
“這就像賣漢堡。”小張在白板上畫了個圖,“以前是‘漢堡8塊’,現在是‘麵包3塊,肉餅3塊,芝士2塊,生菜1塊’——看著便宜,結果人家加了三個芝士,最後付了12塊。”
小李在成本組,正對著營銷支出表發愁。上季度光是海外展會就燒了四十多萬,結果現場簽單不到五單。而這個月,他們在uehub投的推廣費不到三萬,卻帶來了十七個有效詢盤。
“線上渠道的roi投資回報率)是線下的六倍。”小李在報告裡寫下這句話,自己都嚇了一跳。
最讓人意外的是客戶反饋組。他們原本以為中東客戶會嫌貴,結果收到的郵件裡,八成都在問“防沙塵鍍膜能不能再加一層”“下次能不能提供光照模擬視頻”。
有個迪拜的設計師甚至發來一張照片:他把玻璃樣品立在窗邊,陽光穿過鍍膜,在牆上投出一道彩虹。
配文寫著:“這塊玻璃,會講故事。”
第三天下午,全員回到會議室。投影上切換著三組的報告,每一頁都像被陽光曬透的玻璃,清亮透徹。
劉好仃站起身,把三份報告疊在一起,輕輕拍齊。
“說說看,這輪調整,到底有沒有用?”
小張先開口:“銷量上,中東市場訂單量漲了43,東南亞新客戶轉化率翻倍,新加坡那邊還主動要辦展覽。價格策略這把刀,沒砍偏。”
小李接著:“營銷成本這塊,傳統展會和線下推廣砍了60,轉投線上後,獲客成本降了57。省下來的錢,夠請全廠吃三個月下午茶。”
小陳最後說:“客戶反饋裡,‘專業’‘透明’‘值得信賴’出現頻率最高。有個老客戶還問,能不能把‘城市之光’係列做成收藏證書,他想掛在辦公室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