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哈組拿到了“跨國協作”附加題:團隊裡有兩名員工隻懂基礎中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就得用圖、用手勢、用顏色標記。”他居然主動發言,“我們芬蘭工廠常用信號燈係統——綠燈正常,黃燈預警,紅燈停。”
小陳組則卡在排期上。
“必須有人負責盯總進度。”她突然說,“就像昨天拚圖,沒人喊‘這塊放這兒’,大家就乾等著。”
劉好仃在本子上記下:“小陳,有統籌意識。”
兩小時後,各組提交方案。劉好仃沒急著點評,而是放了一段監控錄像——是上周某次夜班的真實生產畫麵。
“看,第三十七分鐘,切割工停了三分鐘,沒人問為什麼。”他暫停畫麵,“結果後麵質檢發現尺寸偏差,返工花了四十分鐘。”
“要是當時有人管呢?”他問。
會議室安靜下來。
“管理,不是搶權,是補位。”他說,“你不在管理崗,但你可以管理一件事、一個環節、一分鐘。”
散會時,拉吉走到他麵前,遞上一張紙。
是他的方案,末尾手寫了一句:“我想學排班表怎麼做。”
劉好仃接過,點頭:“下節課,第一節就講這個。”
培訓推進到第三周,評估日到了。
不是一場考試,而是一套組合拳:理論筆試、實操考核、小組項目答辯。
劉好仃請來了質檢部的老王和工藝科的李工,組成臨時評審團。
筆試在休息室進行,題目不難,但處處埋著“坑”——比如一道應力計算題,給的參數單位不統一,粗心的人直接代入就會錯。
實操更狠。每人隨機抽一塊待檢玻璃,現場判斷是否存在隱性裂紋。工具隻給基礎設備,沒有ai輔助。
小李抽到一塊表麵完好的玻璃,可她用偏振光一照,發現內部有蛛網狀微裂。
“這得報廢。”她果斷標記。
評審李工點頭:“合格。這裂紋三個月後必擴,現在看不出來,但手法對了。”
小組項目答辯最熱鬨。各組要模擬應對“客戶臨時改需求”的突發狀況。
尤哈組的表現讓所有人意外。他用一張簡單的流程圖,把溝通節點拆解成“確認—反饋—同步”三步,還設計了多語言關鍵詞卡片。
“我們不用每個人都說六種語言,”他說,“但每個人都能用三張卡,把意思說清楚。”
評審團一致通過。
最後,劉好仃拿著彙總表,坐在辦公室翻看。
小陳的統籌能力突出,阿米爾在跨文化協調上表現穩定,尤哈的邏輯清晰得像台計算機,連一向沉默的拉吉,都在時間管理測試中拿了高分。
他一頁頁翻,筆尖在幾個人名字上輕輕點了點,又劃了條短線。
窗外,夕陽把玻璃廠染成金色。生產線上,新一批玻璃正緩緩移動,表麵光滑如鏡,映出整個車間的倒影。
他合上文件,掏出手機,打開團隊群。
群裡還飄著昨天小陳發的段子:“今天學了時間管理,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總遲到——因為我把‘馬上到’定義為‘未來某個不確定的時間點’。”
劉好仃打字:“明天實操考核,遲到一秒,加練一小時。”
剛發完,小李秒回:“劉師傅,您這管理手段,比課程還狠。”
他笑著刪掉,重新輸入:“明天七點,三號爐前集合。新任務來了。”
按下發送鍵,他起身,把培訓手冊整整齊齊碼進抽屜。
最上麵一本,封麵角落用鉛筆寫了幾個小字:“能扛事的人,已經在路上。”
他關燈出門,走廊的感應燈一盞盞亮起,又在他身後熄滅。
車間裡,機器依舊低鳴,像在呼吸。
新一批玻璃完成冷卻,傳送帶輕輕一震,第一塊成品滑入包裝區。
質檢員伸手接住,翻看邊緣刻碼。
那串數字清晰可見:tp077201。
培訓計劃,正式啟航。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