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第一版預警模型終於上線。
第二天一早,尤哈輸入最新數據:印度環保草案通過概率調至40,影響程度因案例庫比對升為“高”,坐標點穩穩落在黃區邊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燈亮了。”他抬頭,“腳懸刹車上了。”
可第三天,問題來了。
一條來自東南亞代理的緊急消息:當地新稅法草案擬對進口玻璃加征15附加費。消息來源是代理老板酒桌上聽來的,未公開。
尤哈錄入係統,模型卻沒響。
“影響大,但概率難估。”他皺眉,“沒公開文件,沒案例參考,係統判定‘信息不完整’,自動降級為‘觀察態’。”
“可萬一真征了呢?”小陳急了。
“那就不是模型問題,是信息匹配問題。”劉好仃看著屏幕,“咱們的模型像個好學生,隻認標準答案。可現實出的,往往是填空題。”
他轉身在白板上畫了個新模塊:“信息預篩組。所有非結構化信息,先由專人做‘翻譯’和‘標注’,比如‘酒桌消息’標為‘低確信度,高敏感性’,再輸入模型。”
“我來!”小陳舉手,“我以前在外貿公司乾過,擅長從閒聊裡扒乾貨。”
“那尤哈你配合,做數據轉譯。”劉好仃點頭,“咱們不指望模型一開始就全知全能,但得讓它學會‘聽人話’。”
一周後,新流程跑通。
那天早上,小陳剛進會議室,就看見尤哈盯著屏幕瞪眼。
“怎麼了?”她湊過去。
“模型剛自動標紅了一個風險點。”尤哈聲音發緊,“越南海關擬加強原產地證明核查,影響概率65,影響程度‘高’,觸發紅燈預警。”
“消息來源?”小陳問。
“你前天整理的代理群聊記錄,加上昨天商會內部郵件,還有去年退運案例三起。”尤哈指著屏幕右下角,“係統自動生成了風險簡報,還標了應對建議:‘提前準備原產地文件備份,聯係當地清關代理確認流程’。”
小陳愣住:“它……自己會學習了?”
劉好仃端著陳皮水走進來,看了一眼屏幕,笑了。
“不是它學會了,”他說,“是咱們終於教會它怎麼‘看天色’了。”
會議室裡,幾個人圍在屏幕前,像圍著一爐調得正好的玻璃液。
尤哈正要說話,投影突然彈出一條新消息。
來自南美代理的語音轉文字:“剛聽說,下月起所有進口建材需提供碳足跡報告,否則拒收。”
小陳立刻調出模型界麵,輸入關鍵詞。
進度條緩緩推進,模型開始交叉比對:to通報無記錄,世界銀行報告未提及,但三小時前,一個巴西行業論壇有匿名帖提到類似政策。
尤哈快速打開數據分析軟件,導入過往清關延誤案例,啟動趨勢預測。
劉好仃站在兩人身後,沒說話。
屏幕中央,坐標軸上的紅點開始閃爍。
模型下方跳出一行字:“風險等級:橙。建議動作:立即啟動信息驗證流程。”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