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們太頻繁了?”小陳嘀咕,“上次方案剛送,這又回訪,她可能覺得煩。”
劉好仃搖頭:“不是煩,是沒到點上。”
他讓小陳換條路——發了一條簡短的語音:“王工,我們調整了係統,以後所有文件背景都按您喜歡的淺藍色來。順便問一句,您覺得溝通節奏還順嗎?”
三天後,對方回了郵件:“你們連顏色都改了?我以為沒人注意這種小事。現在我覺得,你們不是在服務客戶,是在照顧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辦公室裡,阿米爾看著屏幕,忽然“咦”了一聲。
“怎麼?”劉好仃走過去。
“她在郵件最後提了一句:‘要是你們能出個防結露的玻璃係列,我手頭三個項目都能用上。’”阿米爾放大那行字,“這不是正式需求,但……她說了。”
“記下來。”劉好仃說,“這不是需求,是種子。咱們先澆水,彆急著收果子。”
反饋機製跑了一個月,數據開始冒頭。
劉好仃召集大家開會。投影上是一張新表格,標題是“客戶聲音回響錄”。
“重複購買意向,上升了37。”小陳念數據,“主動推薦我們給同行的客戶,有11個。南非那位張工,直接把我們的服務卡拍照發了朋友圈,配文‘這才是做生意的樣子’。”
尤哈笑出聲:“他還了我們官方賬號。”
“最關鍵是這個。”阿米爾指著另一欄,“客戶在反饋裡提到‘被記得’‘被重視’‘被理解’的次數,比上個月多了兩倍。”
劉好仃沒說話,隻是把白板上那三個詞圈了起來:聽見、聽懂、聽久。
“咱們做的,不是數據。”他說,“是關係。”
小陳忽然問:“那接下來呢?是不是該把這些反饋用起來,再升級一下服務?”
劉好仃正要答,手機響了。
是迪拜那位總換號碼的項目經理。
接通後,對方聲音低,但清楚:“你們那個回訪電話,我接了。說實話,一開始覺得煩。可你們沒問‘打幾分’,就問‘最近項目順不順’。我……有點意外。”
“您說。”劉好仃輕聲。
“我女兒下個月畢業,她學建築。我想……介紹她去你們技術部實習,行嗎?”
辦公室瞬間安靜。
小陳瞪大眼,尤哈手裡的筆掉了都沒撿。
劉好仃握著手機,指節微微發白。他沒急著回話,而是慢慢把手機換到另一隻手,像在調整握姿,也像在穩住心跳。
“您女兒什麼時候畢業?”他問。
“六月十五。”對方說,“她挺喜歡你們做的玻璃,說像‘光在呼吸’。”
劉好仃笑了。他抬頭看向窗外,陽光正斜斜地切過玻璃幕牆,折射出一片淡藍的光斑,落在他桌角那本暖灰色的筆記本上。
他翻開本子,找到新的一頁,寫下:“客戶忠誠度評估指標補充:是否願意將家人介紹至公司。”
剛寫完,尤哈湊過來,壓低聲音:“劉師傅,您說……咱們要不要在實習生歡迎卡上,也加個手寫便簽?”
劉好仃沒抬頭。他擰開筆帽,蘸了點水,在“家人”兩個字下麵,輕輕畫了一道波浪線。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