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推開門時,手裡夾著一遝紙,邊走邊喊:“劉哥!我把北美、歐盟、澳洲的環保標準拉了個對比表,顏色標得跟交通燈似的——紅的全是我們踩雷的,黃的是快踩的,綠的……就兩條半。”
劉好仃正用指甲輕輕刮著玻璃樣品邊緣的毛刺,聽見聲音抬起頭,笑了:“行啊,現在咱們廠連環保都開始‘紅黃綠’上班了。”
他把玻璃放回桌上,順手拿過那張表。會議室的窗簾剛拉開一半,陽光斜斜地切進來,照在白板上。上回貼滿的便利貼已經撤了,取而代之的是三行粗黑字:
降碳,提回收,用綠電。
底下還畫了個歪歪扭扭的箭頭,指向一行小字:“先活下來,再活得漂亮。”
“昨天我跟老張核了爐子的能耗數據。”小王一屁股坐下,“咱們噸玻璃耗能比德國標杆高38,要是按他們的電價算電費,咱們現在每賣一塊板子,等於白乾還倒貼兩毛三。”
“那還好。”劉好仃點頭,“至少還沒倒貼三毛。”
兩人笑完,小林也到了,手裡拎著兩杯豆漿,遞了一杯給劉好仃:“順路買的,熱的。”
“你還記得我不喝甜的?”
“記得,所以沒加糖,也沒加鹽——純天然環保款。”
劉好仃接過,吹了口氣:“這年頭,連豆漿都講綠色理念了。”
人陸陸續續到齊,連平時開會總遲到的老張也提前五分鐘抱著保溫杯進來,坐下第一句就是:“說吧,今天咱們‘綠’到哪一步了?”
劉好仃站起來,拍了拍手:“上回咱們把各國的‘綠規’摸了個遍,知道咱們差在哪。今天不聊‘差’,聊‘怎麼追’。”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三角。
“三個角,分彆是:節能減排、綠色生產、透明運營。咱們的方案,就得從這三塊搭起來。”
“節能減排這塊,”小王舉手,“我查了,咱們最大的碳源是熔爐,占總排放72。其次是電力和運輸。”
“那咱們就先動爐子?”小林問。
“不動。”劉好仃搖頭,“大動傷元氣。先小修小補——比如優化燃燒配比,把餘熱回收係統檢修一遍,再加個實時能耗監控。這些不花大錢,見效快。”
老張點頭:“這我懂,就像人感冒,先吃點退燒藥,彆一上來就開刀。”
“對。”劉好仃笑,“等退了燒,再考慮健身增肌。”
“綠色生產呢?”小林翻開筆記本,“回收料雜質率還是1.2,離德國要求的0.5差得遠。”
“分揀線得升級。”劉好仃說,“我問了設備廠,有套ai視覺分揀係統,能自動識彆陶瓷、金屬、石頭,準確率98以上。”
“多少錢?”
“報價還沒下來,但肯定不便宜。”劉好仃頓了頓,“不過,咱們可以先搞個試點——就從一條線開始,邊試邊看效果。”
“那要是試完了發現不劃算呢?”老張問。
“那就停。”劉好仃乾脆,“但不試,永遠不知道行不行。咱們廠當年第一條自動化線,也是先試半條,結果三個月就回本了。”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小林突然說:“我還有個想法——能不能跟廢玻璃回收站合作,讓他們先粗篩一遍?咱們再精篩,壓力小點。”
“好主意。”劉好仃在白板上記下,“上下遊一起綠,比咱們單打獨鬥強。”
“透明運營這塊最難。”小王皺眉,“epd報告、碳足跡認證、年度環保公示……咱們連基礎數據都沒係統記過。”
“那就從今天開始記。”劉好仃說,“我建議,成立一個‘綠色數據組’,專門負責收集能耗、排放、回收率這些數據,每月出一份內部報告。”
“誰來乾?”
“你們仨輪流牽頭,老張監督。”劉好仃笑,“反正你最愛挑毛病,正好當質檢員。”
老張哼了一聲:“我這不是挑毛病,是怕你們寫報告像寫小說——情節精彩,數據離譜。”
大家都笑了。
劉好仃趁熱打鐵:“方案我草擬了個初稿,大夥兒看看有沒有漏的。”
他打開投影,屏幕上出現一份結構清晰的文件:
品牌全球化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草案)
一、總體目標:三年內實現噸玻璃碳排放下降30,回收料使用率提升至40,生產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達20。
二、重點任務:
節能減排:優化熔爐燃燒效率,升級餘熱回收,加裝能耗監控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