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產:試點ai分揀線,推動供應鏈前端預處理,降低雜質率。
透明運營:建立綠色數據台賬,啟動epd報告籌備,探索碳標簽應用。
三、實施路徑:分三階段推進——第一階段06個月):打基礎,建機製;第二階段718個月):推試點,見成效;第三階段1936個月):擴成果,樹標杆。
四、保障措施:成立專項小組,設立綠色創新基金,定期評估進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完,小王第一個說話:“三年降30碳排放……是不是有點激進?”
“是有點。”劉好仃承認,“但國際玻璃協會建議2025年降20,咱們要是隻跟建議走,永遠在後麵跑。不如咬牙衝一把。”
“那錢呢?”老張問,“這些設備、係統、人力,哪樣不要錢?”
“我算了筆賬。”劉好仃從抽屜拿出一張表,“節能改造一年省下的電費,大概能覆蓋60投入。另外,我跟銀行聊過,綠色項目有低息貸款。還有,咱們要是真做出成績,說不定能申請政府補貼。”
“萬一拿不到呢?”
“那就當咱們提前買了張入場券。”劉好仃看著大家,“現在不綠,以後連投標資格都沒有。這錢,不是花,是存——存的是未來的路。”
會議室安靜下來。
陽光慢慢爬上了白板,照在“三年行動方案”幾個字上,字跡微微發亮。
小林輕聲說:“其實……我挺想試試的。以前總覺得環保是大企業的事,跟咱們小廠沒關係。但現在看,它真能決定咱們能不能走出去。”
“對。”小王點頭,“客戶要epd,咱們就得有;客戶看碳足跡,咱們就得算。這不是趕時髦,是生存。”
老張喝了口豆漿,慢悠悠地說:“我也不懂那麼多詞,但我知道一點——咱們廠的玻璃,得讓人用得安心,用得長久。要是哪天客戶說‘這玻璃綠’,那才是真體麵。”
劉好仃笑了。
他拿起筆,在方案最後加了一行小字:
讓每一塊玻璃,都帶著乾淨的出身和清晰的足跡,走向世界。
“那就這麼定了?”他問。
“定了。”三人齊聲說。
“下周開始,綠色行動組正式轉為‘綠色發展項目組’,我來牽頭,你們三個當核心成員。第一件事——把這方案細化,分到月,責任到人。”
小王突然想起什麼:“劉哥,你剛才說有新型節能設備?我查查去。”
“有。”劉好仃點頭,“聽說有種氫氧燃燒技術,能大幅降碳,還不傷爐體。還有光伏玻璃一體化,廠房屋頂都能發電。這些先記著,等咱們基礎打牢了,一個個上。”
小林眼睛一亮:“那咱們的屋頂,豈不是也能變成‘綠色電站’?”
“到時候,”劉好仃笑,“咱們廠發電,玻璃發電,連工服都印上‘碳中和’三個字。”
老張搖頭:“彆印字,太土。印個二維碼,一掃就知道這塊玻璃減了多少碳。”
“這主意好。”小王立刻記下,“還能當營銷亮點。”
劉好仃看著大家熱烈討論,沒再說話。
他走到窗邊,拿起那塊曾被扔在會議桌上的邊角料。它還在,安靜地躺在資料堆上,邊緣的毛刺被磨平了些,陽光穿過它,在桌麵上投下一小片清澈的光斑。
他輕輕把它翻了個麵。
背麵朝上,不再透明,卻更像一塊等待重生的原料。
“小王。”他忽然開口。
“嗯?”
“你剛才說北美要廢玻璃溯源追蹤,對吧?”
“對,要求從回收點到工廠全程可查。”
劉好仃把邊角料放在手心,像掂量一塊石頭。
“那咱們的方案裡,得加一條。”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