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得明白。”劉好仃笑了,“咱們不是為了應付檢查,是為了活下去,活得體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會議快結束時,老周從包裡掏出一本泛黃的書,封皮上印著《現代玻璃工業節能技術》,邊角都磨毛了。他有點不好意思地遞給劉好仃:“這是我早年培訓發的,一直壓箱底。剛才聽您說餘熱利用,我突然想起來,這裡麵好像提過類似方案。”
劉好仃接過書,翻開幾頁,眼神亮了:“老周,你這可不是舊書,是寶貝。”
“真有用?”
“有用。”劉好仃合上書,輕輕拍了拍封麵,“至少說明,咱們想的方向,前人走過。既然有人蹚過水,咱們就不算瞎摸。”
小張躍躍欲試:“那接下來是不是該組個小組,專門研究這些技術?”
“不急。”劉好仃把書放在桌上,又從本子裡抽出一張新紙,寫下幾個字:綠色生產推進框架。然後貼在辦公室牆上最顯眼的位置。
“先掛這兒。”他說,“每天看一眼,提醒自己——咱們的路,不止一條。”
散會後,陽光斜照進走廊,劉好仃站在牆邊,盯著那張紙看了會兒。小張走過來,問:“真能成嗎?”
“不知道。”劉好仃說,“但我知道,要是現在不開始,以後連機會都沒了。”
“那萬一改砸了呢?”
“改砸了,咱們就修。”劉好仃轉身往車間走,“人活著,哪有不犯錯的?可要是怕錯,連第一步都不敢邁,那才是真砸了。”
小張追上幾步:“那……要不要先做個試點?比如先改一條線?”
“聰明。”劉好仃點頭,“就從包裝線開始。耗能低,影響小,改好了,全廠推廣。”
“可包裝線現在挺穩的,改它不怕節外生枝?”
“穩的時候改,才是最好的時候。”劉好仃停下腳步,指著車間裡忙碌的傳送帶,“你看,現在係統跑順了,人心也齊,這時候推新事,阻力最小。等哪天又忙得腳不沾地,誰還有心思想綠色?”
小張恍然大悟:“您這是趁熱打鐵啊。”
“不光是鐵,還得是紅的。”劉好仃笑了,“涼了,就打不動了。”
兩人走到車間門口,老陳正蹲在叉車旁檢查輪胎,抬頭看見他們,招手:“劉師傅,小張,來得正好!我剛發現個事——咱們這叉車,是不是能換成電動的?油車一天燒多少氣,電動的充一夜電,頂三天用,還零排放!”
劉好仃眼睛一亮:“這主意不錯。”
“我查過了,市麵上有現成的,換起來不難。”老陳站起來,拍了拍手,“就是貴點,一輛頂兩輛油車。”
“貴,但值得。”劉好仃看著那輛舊叉車,又抬頭望向遠處的裝車口,“咱們的玻璃要走向全球,總不能讓人家說,產品乾淨,廠子冒煙吧?”
老陳咧嘴一笑:“那我回去寫個申請,把理由列清楚,您看行不?”
“行。”劉好仃點頭,“明天晨會,你來講。”
小張在旁邊小聲嘀咕:“老陳現在比係統還積極。”
劉好仃沒接話,隻是把“綠色生產推進框架”那張紙又往上貼了貼,確保每個人進門第一眼就能看見。
下午,劉好仃回到辦公室,翻開老周給的那本書,一頁頁仔細看。翻到中間,一張手寫便簽掉了出來,上麵寫著:“餘熱發電可行性分析——2008年試點未果,主因:溫差不足,設備成本高。”
他盯著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後拿起筆,在旁邊空白處寫下:“2023年,溫差技術已突破,成本下降60。可重啟。”
寫完,他把便簽夾回書裡,合上,放在“綠色生產”那頁本子上。
窗外,夕陽把廠區染成金色。叉車緩緩駛過,這次是老陳開著,車身上貼著一張臨時標簽:“電動化試點——第一站”。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