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看會兒。”她頭沒抬,“剛才發現個有意思的事。”
“什麼?”
“好幾個客戶在評價裡提到,他們選咱們,是因為‘聽說你們連包裝角度都研究’。”
劉好仃一愣。
“不是因為環保,不是因為便宜,是因為‘連這種小事都管’。”小陳抬頭,“他們說,這種廠,東西肯定錯不了。”
劉好仃沒說話,轉身回桌前,打開電腦,翻出之前那份“品牌思考_初稿”。他往下拉,在最後一行加了一句:
“客戶記住的,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我們管了什麼。”
第二天,他提前到廠,沒去辦公室,直接去了包裝車間。工人正在打包一批出口訂單,動作熟練。他站在一旁看了一會兒,忽然蹲下身,伸手摸了摸紙箱底部的護角。
“這批用的是新批次?”
工人點頭:“對,昨天剛換的。”
“厚度一樣?”
“一樣,但材質更軟,緩衝更好。”
劉好仃站起來,走到質檢台,翻出樣品記錄。新護角的抗壓數據比舊款高了8,但成本隻多了2。
他掏出手機,拍了張照,發到團隊群:
“新護角測試數據不錯,誰跟進的?”
小王秒回:“技術組小張,說是為了應對長途海運的震動,主動提的改款。”
劉好仃看著照片,忽然笑了。
中午回辦公室,他打開抽屜,翻出那本《品牌的力量》,書頁間還夾著老周留下的紙條。他沒看字,而是把書輕輕放在桌上,然後打開文檔,刪掉最後一句,重新敲了一行:
“創新不是我們要做什麼,而是我們已經在做什麼。”
下午,他召集團隊開短會。
“我昨天想了一夜。”他說,“咱們一直想找‘新’東西,可忘了最重要的事——咱們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新’的。”
“什麼意思?”小陳問。
“彆人不做,我們做了,就是新。”他舉起手機照片,“這個護角,改了材質,沒人要求,是工人自己提的。這不是創新?員工學堂,老師傅教新人用手機,這不是創新?客戶要特殊包裝,我們連夜調整,這不是創新?”
他頓了頓:“咱們不是缺創新,是缺‘看見’。”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老李突然說:“要不,咱們搞個‘微創新榜’?每月評一次,誰提了改進點子,誰上了榜,全廠公示。”
小王接話:“還可以讓客戶投票,選出‘最打動他們的細節’。”
小陳眼睛亮了:“那咱們的品牌故事,不就活了嗎?不是我們講,是客戶和員工一起講。”
劉好仃聽著,沒打斷。他拿起筆,在本子上畫了個圈,中間寫“我們”,外麵一圈寫“客戶”“員工”“供應商”,再外一圈寫“社會”。
“咱們要做的,不是搞個驚天動地的大動作。”他輕聲說,“是讓每一個小改進,都被看見,被記住,被傳出去。”
會開到五點半,大家意猶未儘。
臨走前,小陳忽然想起什麼:“對了,昨天那個‘品牌一句話’征集,收到了二十多條。”
“念一條聽聽。”
她翻開筆記本:“‘一塊玻璃,也能有溫度。’”
劉好仃點頭:“不錯。”
“還有——‘認真,是我們唯一的捷徑。’”
“這個也好。”
“最逗的是這條——‘彆家廠裁員,我們廠開學堂。’”
劉好仃笑了:“這句,得貼公告欄。”
大家收拾東西準備走,劉好仃站在窗邊,看著樓下工人陸續下班。電動車一輛接一輛駛出廠區,車筐裡有飯盒,有購物袋,還有員工學堂發的筆記本。
他掏出手機,打開文檔,把剛才那句“創新不是我們要做什麼,而是我們已經在做什麼”複製下來,新建一封郵件,收件人填了團隊全員。
郵件正文隻有一行字:
“明天早上九點,會議室,咱們聊聊,怎麼把‘已經在做的事’,變成‘彆人眼裡的新鮮事’。”
他按下發送鍵,抬頭時,看見技術組小張騎著電動車經過樓下,車把上掛著個塑料袋,裡麵露出半瓶膠水、幾片新護角樣品。
小張抬頭衝他揮手,咧嘴一笑,車輪碾過一小灘積水,水花濺在路邊的綠植上。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