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沒答,隻問:“老陳上次說,現在標準才48小時?”
“對,他寫在會議記錄裡了。”小王翻出來,“他還畫了個問號。”
“留著。”劉好仃說,“等數據說話。”
中午飯點,沒人去食堂。小李在核對三起差評的發布ip,發現兩個集中在曼穀郊區,一個在清邁,但都指向“邊緣發白”。他把地圖截了圖,標上紅點。
“不是個彆現象。”他自言自語。
小王在後台翻視頻記錄,突然喊:“等等,b2307那批貨的鍍膜機,當天早班操作日誌裡,有次手動調溫,沒寫原因。”
“調了多少?”
“偏高0.8度,持續了四十七分鐘。”
“夠不夠影響附著力?”
“不知道。”小王搖頭,“但加上後麵的斷電、運輸高濕……每一步差一點,最後就差很多。”
劉好仃聽著,把這幾條並排寫在白板上:
鍍膜溫度偏高0.8c+)
斷電致冷卻中斷+)
運輸高濕7天+)
包裝無防潮層+)
他畫了個箭頭,指向“客戶三個月後投訴”。
“不是一根稻草壓死駱駝。”他說,“是好幾根,一根一根,慢慢壓彎的。”
小李深吸一口氣:“咱們得算‘壓力疊加’。”
“對。”劉好仃點頭,“以後每個批次,不僅要查生產記錄,還得看它出廠後要走什麼路。”
老周在門口聽了半天,忽然說:“那咱們的巡檢,是不是也得看天氣預報?”
“要看。”劉好仃笑了,“不光看,還得提前動手。”
他打開“應急響應有效性”記錄,找到小張那次27分鐘處理報警的視頻。畫麵裡,小張瞥了眼牆上的紅筆小船,然後迅速切換手動模式。
“他為什麼看那小船?”小王問。
“那是他師傅畫的。”老周說,“老趙退休前,在這兒乾了三十年。小張是他的徒弟。”
劉好仃沒說話,把視頻暫停,截圖保存,命名為“003c附錄1響應行為線索”。
“經驗在人身上,數據在係統裡。”他說,“現在,咱們要把人心裡的東西,一點點搬到紙上。”
下午三點,小李終於把所有線索整合進一張交叉表:橫軸是時間,縱軸是五項指標,b2307批次那一列,從生產到售後,密密麻麻標滿了黃點。
“它像一張病曆。”他說。
“對。”劉好仃指著最底下一行,“咱們不是在做質檢,是在給係統做體檢。”
小王伸了個懶腰:“那下一步呢?”
劉好仃站起來,走到白板前,拿起紅筆,在“溫濕度波動與鍍膜附著力相關性待驗”下麵畫了一條橫線。
“先驗這一條。”他說,“調出過去半年所有返修記錄,按出廠季節分組,再比對鍍膜附著力測試數據。”
小李立刻動手。表格剛拉出來,第一行就跳出來一個高相關係數。
他抬頭,聲音有點抖:“劉師傅,還真有關係。”
劉好仃看著屏幕,沒笑,也沒說話。他拿起保溫杯,擰開蓋子,倒掉涼茶,重新接了半杯熱水。
熱氣升起來,模糊了白板上的字。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