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衝進辦公室時,手裡那張打印紙邊角都快被捏皺了。他把紙往桌上一拍,聲音壓得很低:“頭兒,南粵的數據來了,但……不對勁。”
劉好仃正低頭整理工具袋,聽見動靜抬了抬頭。他沒急著看紙,先看了眼牆上的鐘——比約定提交時間晚了三十三分鐘。
“延遲不算大事,”他說,“問題是啥?”
“字段。”小林指著報表上標紅的一行,“他們加了個‘質檢員編號臨時)’,這玩意兒協議裡根本沒有,係統直接報錯,導不進去。”
劉好仃拿起紙,掃了一眼。信號是通的,編號也對得上,可內容像一碗好麵裡掉進了半片菜葉,看著彆扭。他想起幾個小時前視頻會上那一聲聲“我負責”,心裡沒起火,反倒沉了沉。
“打電話。”他說,“找他們對接人。”
電話接通,他語氣平得像車間地麵:“我們收到數據了。延遲三十分鐘,能理解。但那個‘臨時編號’,是怎麼回事?協議裡沒這一項。”
對方在那頭解釋說是內部管理需要,臨時加的,不影響主流程。
“不影響主流程,但影響我們的係統流程。”劉好仃說,“你們加字段,是為追溯責任,還是技術測試?如果是,提前說一聲,我們也好調校驗規則。現在這麼乾,等於讓一輛按國道標準修的車,突然上高速跑,輪胎沒換。”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隻說下次注意。
掛了電話,劉好仃沒鬆口氣。他知道,一次“注意”,換不來下次“規範”。
他轉頭對小林說:“從明天起,所有接收數據先過校驗腳本。不合規則的,自動退回,記入日誌。”
小林一愣:“那要是他們不認呢?”
“係統不認,不是我們不認。”劉好仃拍了拍電腦,“讓機器當惡人,我們隻管按章辦事。”
中午交接班前,視頻協調會準時上線。南粵那邊來了三個人,數據主管坐在正中,語氣輕鬆:“我們加個字段,也是為了後續可追溯。你們為什麼不提前說明不能擴展?”
劉好仃沒爭:“我們按協議執行。你們要加字段,提前24小時書麵通知,否則係統拒收。就這麼簡單。”
“可實際操作總有靈活空間。”對方笑了笑,“你們也不能太死板。”
“靈活可以,”劉好仃點頭,“但得在規則裡靈活。我們現在走的是第一條路,走得穩,比走得快重要。”
會議不歡而散。沒人拍桌子,也沒人退群,但空氣裡那股“人心齊”的勁兒,悄悄裂了條縫。
劉好仃關掉視頻,走出會議室,直奔車間。陽光照在地磚上,反著光,像剛灑過水。他沒停步,穿過三道工區,走到夜班質檢台前。
老周蹲在地上,手裡捏著一塊玻璃片,邊緣有細密裂紋,像蜘蛛網。
“六塊廢了。”他說,“退火區出來的,冷得太急。”
劉好仃接過玻璃,翻來一看,背麵還帶著溫度標簽。他掏出手機,調出南粵昨天發來的工藝參數pdf——“退火溫度曲線”那一頁,關鍵節點的數值標得模模糊糊,像用鉛筆蹭過又擦掉一半。
“他們沒寫清楚?”他問。
“寫了,但看不清。”老周苦笑,“夜班小張按老經驗調了冷卻速度,結果……”
劉好仃沒說話,蹲下身,從工具袋裡摸出記號筆,在那塊裂紋玻璃上畫了個圈,拍了張照,發到項目群,附言:“d+0,第2條建議:參數文檔請用標尺級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