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點頭。
“而且。”他笑了笑,“我們修護角的師傅,工資比銷售高。”
笑聲更大了。
小李趁機補上:“現在客戶留資料,八成是因為‘壞了有人管’。”
三點十七分,第三位技術主管模樣的人站到展台前。他沒問價格,也沒問壽命,隻盯著那個五十七次壓過的護角看。
“它還能壓幾次?”他問。
“不知道。”劉好仃實話實說,“我們每天壓一次,等它斷了,就知道極限在哪。”
“那你們敢承諾長期穩定性?”
“不敢。”劉好仃搖頭,“但敢承諾——每一批貨,都比上一批多壓十次才出廠。”
他打開車間監控畫麵,屏幕上,操作員正把一個新的護角放進測試機:“今天這批,出廠前要壓一百一十次。你現在看到的,是第七次。”
主管沉默幾秒,掏出手機拍了張照:“我先拿二十個樣品,裝在冷鏈車上。三個月後,我帶數據來。”
小吳趕緊遞上樣品包,手有點抖。
傍晚五點,閉館音樂響起。劉好仃站在展台後,翻看今天的客戶登記表。谘詢量:108人次。留資客戶:41人。其中,三位來自大型物流企業,都留下了批量試用意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李湊過來:“今天講了七輪,每輪平均十二分鐘,最長的一次十八分鐘。”
劉好仃點點頭,把登記表翻到最後一頁。那裡貼著三張手寫便簽,分彆是三位意向客戶的留言:
“樣品裝車後,每周拍一次磨損照片。”
“維修報價請附服務範圍明細。”
“能否提供三個月使用數據跟蹤?”
他拿起筆,在最後一張便簽旁寫了一行字:“可以,從明天開始記。”
小吳收拾展板時,發現那個五十七次壓過的護角不見了。
“劉師傅,護角呢?”
“送車間了。”劉好仃正把帆布包搭上肩,“明天壓第五十八次,我得看著。”
他走出展館,天還沒黑透。風吹過來,帶著一點海味。他摸了摸包裡的便簽,腳步沒停。
辦公室燈還亮著。他推門進去,打開電腦,調出《客戶響應矩陣》表格。在“決策型”與“長期穩定性”交叉處,他刪掉舊備注,寫下新一行:
“提供三個月使用數據跟蹤服務,每周反饋一次磨損情況,附測試視頻截圖。”
他頓了頓,在下麵補了一句:“客戶要的不是完美產品,是有人比他更在乎這東西能不能撐住。”
電腦右下角時間跳到1903。他關掉文檔,把登記表放進抽屜。起身時,順手把一張新打印的測試記錄貼在白板上:
“第57次測試完成,護角未斷,回彈正常。”
他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轉身走向門口。
手搭上門把時,他停了一下,回頭把白板上的“未斷”兩個字圈了起來。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