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掛斷後,劉好仃沒放下手機,而是把那句“下周可以聊聊”原原本本地抄進了硬皮本第三頁。筆尖頓了頓,在“聊聊”底下劃了兩道線。他合上本子,起身時順手把工位上的玻璃樣品往裡推了半寸,免得碰倒。
七點五十分,會議室門剛開一條縫,小王就探頭:“劉師傅,您真要今天就把反饋拆成任務?小吳那邊還在改導出功能的交互呢。”
“正因為他改著,才得今天定下來。”劉好仃走進去,把筆記本往桌上一放,“改得再快,方向錯了也是白忙。”
人陸陸續續到齊。劉好仃打開共享屏幕,調出“市場反饋庫_v2”。表格裡已經歸整了二十三條記錄,按客戶類型分了三欄,最新一條是寧波采購主管提的“pdf加ogo,字號大一號”。
“咱們上回打了二十多個電話,不是為了聽‘挺好’兩個字。”他點開001標杆反饋的pdf,“是看他們拿這工具去開會,能不能站得住腳。”
小王盯著那句“需原始日誌佐證”,皺眉:“可測試日誌有幾百兆,直接打包,客戶郵箱能塞爆。”
“那就不是全給。”劉好仃拿筆在白板上畫了個框,“隻給關鍵三天的數據——上線首日、低溫測試日、故障模擬日。每條記錄帶時間戳和環境參數,清清楚楚。”
小吳翻著設計稿:“圖表樣式也得變。現在這配色,往ppt裡一插,像小學生手抄報。”
“那就換成藍灰底,白字線。”劉好仃點頭,“標題字號加大,留白多些。誰彙報,誰看著順眼。”
老陳靠在椅背上:“可批量對比那塊呢?好幾個客戶都提了,咱們不改,是不是顯得不上心?”
“上心也得分輕重。”劉好仃把紅筆圈在“決策影響型”幾個字上,“客戶拿這工具去爭預算、要審批,最怕被人問住。咱們先讓他手裡有硬貨,能答上來。至於批量處理,下一輪再啃。”
小李敲著鍵盤:“那我先把單產線的日誌導出接口做穩,支持按日期篩選,打包成zip,帶校驗碼。”
“行。”劉好仃轉向小吳,“pdf加ogo這事,你排個優先級。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是客戶老板認的東西。”
小吳抬眼:“那我今晚先出個原型?”
“越快越好。”劉好仃把寧波客戶的原話打在屏幕上,“他說‘你們真的在算我們省下的每一秒’。咱們改的不是功能,是這句話的分量。”
散會後,劉好仃沒走。他坐在原位,把四條核心需求拆成八項子任務:
1.pdf支持企業ogo上傳設計+前端)
2.ogo位置可調,字號可選設計)
3.圖表導出支持pngsvg前端)
4.預設商務藍灰配色模板設計)
5.單產線日誌按日期篩選後端)
6.日誌打包zip帶校驗碼後端)
7.關鍵三日數據標記產品)
8.批量對比模塊需求預研產品+技術)
他新建一個文檔,標題寫“改進任務看板”,頂部設三欄:待啟動、進行中、已驗收。每項任務標上負責人、預計完成日、驗收標準。小吳負責三項設計,小李負責三項開發,老陳和小王各領一項產品跟進。
文檔剛保存,老陳湊過來:“搞這麼細,是不是太較真了?以前咱們改功能,不都是口頭一說,做完了就發?”
“以前客戶也沒說要把工具拿去開會。”劉好仃把文檔置頂,“現在不一樣了。咱們每改一處,都是在幫人準備發言稿。錯一個數,人家在會上就矮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