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它活著。”他指著屏幕,“今天它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閉嘴。它開始懂人了。”
沒人說話。小吳慢慢合上筆記本,小李盯著那0.6秒的延遲記錄,看了很久,終於點了下頭。
劉好仃從抽屜裡拿出一張新打印的a4紙,標題是《智能提醒係統原型功能確認表》,下麵列著四項:
1.行為識彆本地化支持是)
2.多提醒優先級判定是)
3.前端無感嵌入是)
4.全鏈路協同運行是)
他在每一項後麵打上勾,最後簽了名,遞給小吳和小李。
兩人依次簽字。劉好仃把紙釘在公告欄,緊挨著上一章那份計劃書。旁邊,三張磁貼已經更新:
數據采集——綠
模型訓練——綠標注“本地化標簽生效”)
前端嵌入——綠標注“優先級邏輯穩定”)
中午前,最後一輪模擬完成。二十次複合場景,零卡頓,零誤觸,唯一一次延遲也未影響主流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好仃站在三台測試機中間,逐台檢查日誌。深圳的記錄最乾淨,東莞的標簽庫新增了三條本地行為定義,寧波的線程隔離日誌裡,再沒出現過“資源爭用”字樣。
他掏出筆記本,在最新一頁寫下:“係統開始懂事,不是因為它多聰明,而是它學會了等。”
合上本子時,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小吳發來的消息:“三地同步完成,原型鏈路確認可用。”
他沒回,抬頭看白板。最下方,他早上畫的那條橫線還在,下麵寫著:“閉環已成。”
小李走過來,站在他旁邊:“下一步,是不是該優化那0.6秒了?”
劉好仃搖搖頭:“下一步,是讓人知道,這東西不是來管他們的,是來幫他們喘口氣的。”
他按下重啟鍵。三台屏幕瞬間黑了,又在兩秒後逐一亮起。歡迎界麵跳出,隨即進入待機狀態,安靜地等著下一次操作。
小吳從工位上探頭:“寧波那邊說,他們班組長想來看看這係統到底長什麼樣。”
劉好仃剛要說話,深圳測試機突然彈出一條提醒:
“檢測到連續三次導出操作,建議檢查數據格式。”
三秒後,自動收回。
他盯著那行字看了兩秒,轉身對小吳說:“告訴他們,彆光看,來試試。”
話音未落,東莞測試機屏幕一閃,同樣的提醒浮現,接著是寧波。
三台機器,同一時刻,彈出一模一樣的字。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