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熒光筆往桌上一擱,筆帽滾了半圈撞在ar手冊上。那塊剛下線的玻璃樣片正卡在傳送帶末端,裂痕處的二維碼隨著生產線的震動輕輕顫動,像在等人掃碼。
“高爐那邊準備好了嗎?”他抬頭問王浩。
王浩正往防火服裡塞骨傳導耳機,“剛發來消息,3號出鐵口停爐檢修,窗口期兩小時。”
林曉彤調出ar界麵,把極光藍01號的顯色參數拉到1300c,“紅外測溫儀已經校準,就看現場能不能扛住真實溫度衝擊。”
劉好仃抓起防火鉗,夾住那片帶修複層的玻璃,“走吧,彆讓鋼廠的兄弟等太久。”
高爐區熱得能烤熟雞蛋。劉好仃靠近出鐵口時,紅外測溫儀的讀數剛跳到1150c,玻璃邊緣突然泛起一絲紫光。
“不是藍色?”王浩盯著屏幕。
“延遲了0.3秒。”林曉彤迅速調出數據疊圖,“顯色觸發點比實驗室高了兩百度,但確實亮了。”
劉好仃沒鬆手,繼續往前送,“再近點。”
玻璃在高溫下微微扭曲,紫光漸漸轉藍,像一滴墨水在熱水裡化開。林曉彤同步啟動ar預警係統,屏幕上跳出紅色提示框:“表麵溫度超限,建議停機檢查”。
“成了。”劉好仃收回鉗子,額頭上一層細汗剛冒出來就蒸乾了,“客戶不需要玻璃永遠不壞,他們要的是炸爐前有五秒能反應。”
回程路上,林曉彤在車上改完高溫色卡對照表,順手上傳到ar手冊。小李在實驗室等著,冷台上擺著內蒙古寄來的凍梨,激光投影儀正把應力雲圖打在果皮上。
“頻譜對不上。”小李指著分析儀,“真實凍梨開裂時的次聲波比模型強三倍,震動頻率卡在47hz。”
林曉彤放大波形,“模型太乾淨了,真凍梨裡有冰碴,裂的時候會共振。”
劉好仃抄起凍梨,往鋼桌上一砸。
“你乾啥!”小李驚得往後跳。
冰碴飛濺,裂紋在果皮上炸開,高速攝影機瞬間捕捉到整個過程。劉好仃指著屏幕:“看,裂痕延伸的方向,跟玻璃受震時的應力走向一模一樣。”
小李愣住:“我們建模時沒算冰碴的衝擊力。”
“客戶也不會算。”劉好仃蘸著梨汁在白板上畫,“但他們知道‘這爐子震得慌’——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設備正好在47hz共振。”
林曉彤立刻調出方言錄音筆的聲紋庫,“把‘震得慌’的發音頻率轉成振動曲線,導入ar演示模塊。”
“還得加聲音。”劉好仃說,“客戶吹牛時,設備在抖,咱們的動畫也得抖。”
王浩在會議室測試方言挑戰遊戲,剛說出“呢度玻璃裂咗”,ar界麵彈出一份廣式早茶風格的修複報價單,配圖是蝦餃和叉燒包。
“錯位了。”林曉彤指著熱力圖,“粵語區客戶更關心茶樓玻璃的紫外線防護,不是耐高溫。”
“那是因為他們沒爐子。”劉好仃把佛山客戶上傳的“老板驗傷”視頻投到大屏上,廠長蹲在爐邊的畫麵被拆解成逐幀分析,“但他們的老板也肯親自看修補,說明態度一樣。”
王浩在控製台敲了幾下,“加個情景匹配模式,東北ip自動切二人轉,廣東ip放《步步高》。”
“再加個彩蛋。”劉好仃指著視頻裡廠長的手勢,“他說‘裂咗’時,手指抖了一下,那是緊張。係統識彆到這種語氣,就彈出‘老板親測’認證標簽。”
技術組連夜更新了23種方言情景包,從川劇變臉到蘇州評彈,語音識彆準確率提到89。淩晨三點,係統集成測試時,新問題來了。
“高溫顯色延遲0.3秒,方言語音包加載要0.4秒,疊加後卡頓0.7秒。”王浩盯著測試視頻,“ar界麵切換時會黑屏。”
林曉彤正把凍梨的應力數據導入溫度模型,突然抬頭:“47hz的共振頻率,是不是極光藍01號的最佳顯色點?”
“是。”劉好仃翻出記錄,“實驗室測過,這個頻率下分子活性最高。”
“那就彆躲了。”林曉彤開始重構算法,“把方言語音輸入轉化成振動能量值,係統識彆到‘邪乎’‘震得慌’這種詞,自動觸發藍光顯影。”
王浩試了第一遍,東北口音剛喊出“這玻璃杠杠硬”,修複層瞬間泛起冰藍,像霜花在玻璃上蔓延。
“成了。”劉好仃撕掉三頁設計圖,“客戶吹牛時的震動,就是我們的顯色開關。”
天剛亮,林曉彤調出實時數據看板,方言挑戰遊戲上線八小時,ar案例庫訪問量漲了217。
“華北鋼鐵集團剛發來需求。”王浩點開消息,“要加川劇變臉模式的修複動畫,說他們那邊客戶喜歡熱鬨。”
劉好仃咬開新一支熒光筆,“讓技術組今晚飛成都,采音、錄動作,全要最地道的。”
“東莞那邊呢?”林曉彤問。
“剛傳回測試視頻。”王浩播放畫麵,粵語“裂咗”一出口,修複進度條變成一籠籠點心,客戶掃碼上傳量破了單日峰值。
劉好仃把最後一塊驗證樣片放進生產線。機械臂精準對齊裂痕,ar二維碼在高溫下閃爍出不同光澤。他伸手摸了摸玻璃表麵,裂痕邊緣微微發燙,藍光若隱若現。
生產線儘頭,一整排新樣片正緩緩移動。每塊玻璃上的裂痕都帶著二維碼,掃出來是不同方言的修複日記,第一頁寫著“我裂了”,最後一頁是“我好了,還省了十二萬”。
林曉彤把晨會數據調出來,方言識彆觸發率最高的詞是“老板親自驗傷”。
劉好仃把熒光筆橫在會議桌上,筆帽滾到邊緣,停住。
“他們要的不是完美。”他抬頭,“是能拍著胸脯說——”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