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那條“它不會說話,但我每次摸它,它都熱”的留言抄進本子時,天剛亮。他合上本子,順手在台麵上拍了三下,像是給什麼定了音。
小李來得早,看見黑板上還留著昨天的曲線圖,正要擦,被劉好仃攔住。
“先彆動。”他說,“那條爬上去的線,還沒走完。”
小李愣了愣,沒問什麼意思。這幾天大家習慣了——劉好仃不說破的事,問也沒用,等兩天自然就明白了。
八點整,四個人圍在4號台前。沒人提數據,也沒人說客戶。劉好仃從抽屜裡掏出那個磨了邊的筆記本,翻開一頁,推到中間。
“張記麵館,王老板。”他念,“‘它比我老,可不能先倒。’”
小王笑了:“這話我都能背了。”
“能背說明記住了。”劉好仃不動聲色,“問題是,咱們記住了,係統記不住。它說了,我們聽了,然後呢?”
小李接口:“然後……讓它也能記住。”
“對。”劉好仃點頭,“不光記住,還得會用。以後修機器,不光看故障代碼,也看看這台機器有沒有人說過什麼。”
老黃皺眉:“那不成了聊天記錄?修機器又不是搞聯誼。”
“你修的那台老周的,”劉好仃看著他,“他修完貨,是不是說了句‘辛苦你了’?”
老黃一怔:“……他是說過。”
“那句話不是說給你聽的。”劉好仃說,“是說給機器聽的。他當它是夥計。”
小王插嘴:“可夥計也不會自己寫日報啊。”
“所以我們得替它寫。”劉好仃打開控製台,調出後台界麵,“我昨晚加了個入口,叫‘我想對它說’。客戶掃碼後,可以留句話,願意公開的,係統自動歸類,打標簽。”
小李眼睛一亮:“比如‘十年老友’‘修過三次不換’這種?”
“對。”劉好仃點頭,“以後誰來修,先看一眼客戶跟它說了啥。不是講故事,是看態度。有人把機器當工具,有人當老夥計。修法能一樣嗎?”
老黃還是搖頭:“多這一行字,耽誤工夫。”
“耽誤五分鐘,還是換一個回頭客?”劉好仃反問,“上禮拜那三十七台十年以上的機器,二十一台客戶主動說‘彆換’。他們不是沒錢換,是不想換。你覺得這值不值五分鐘?”
沒人說話。
劉好仃接著說:“從今天起,工單末尾加一行‘客戶情感備注’,不強製填,但每月評一次‘最有溫度的維修記錄’。獎品是一張帶簽名的舊零件紀念卡——就刻客戶自己說過的話。”
小王樂了:“誰要這個?”
“想要的人,會搶。”劉好仃合上電腦,“先試一個月。”
中午前,小李把“回聲計劃”模塊上線了。界麵簡單,一個對話框,一行提示:“它聽過你說話,現在輪到你了。”
老黃路過時瞄了一眼:“這話說得怪。”
“怪就對了。”劉好仃站在他身後,“太順的,沒人記。記住了,才走心。”
下午兩點,維修組接到張記麵館的報修單。劉好仃拎起工具包:“走,回訪。”
小王跟著:“就一台?”
“三台。”劉好仃說,“張記、老周五金、阿娟洗衣店,都是留言最多、機器最老的。咱們得看看,那些話,是不是真算數。”
張記麵館的機器擺在門口,油漬斑斑。王老板一見人就笑:“又來了?我這鍋還沒冷呢。”
劉好仃沒急著修,先看了眼機器外殼。每天開工前,王老板都會輕拍三下,說是“叫醒老夥計”。
“你上次說‘它比我老’,”劉好仃問,“真這麼想?”
“那可不。”王老板抹了把汗,“我六十了,它十五年。我老,它舊。舊的能修,老的可沒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