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開口,聲音很輕,“它知道我怕按錯。”
劉好仃站在操作台外三步遠的地方,沒動,也沒接話。他知道這時候說話就斷了氣兒。他隻是把手機掏出來,對著小李手裡的記錄屏拍了一張照。閃光燈亮了一下,像某種確認。
第二天早會前二十分鐘,調試間白板最上方多了一張a4紙,打印著那句“它知道我怕按錯”,底下畫了條紅橫線,旁邊貼了張便利貼,寫著:“第一句,真話。”
小李進來時正啃包子,差點嗆住:“這真貼出來了?”
“貼的不是話。”劉好仃把磁鐵壓牢紙角,“是證明——人能聽見機器的好意。”
老黃巡完第一圈回來,盯著那張紙看了五秒,嘟囔:“昨兒我還覺得是碰巧。”
“不是碰巧。”班組長從門口探頭,“我查了交接記錄,那新工前天調參數時連退三次,係統自動彈了引導框。他沒點‘跳過’,自己看完了。”
“說明他信那框。”劉好仃拿筆在白板上寫,“信,是因為它沒催他,也沒罵他蠢。”
小李咽下最後一口包子:“所以咱們現在乾的事,是讓機器學會‘不催不罵’?”
“是讓機器記住人什麼時候手抖。”劉好仃轉身,“調研組這周跑的三條線,全是從‘怕按錯’開始的。”
他拉開抽屜,甩出一份裝訂好的報告。封麵沒印標題,隻手寫了行字:“人怕啥,機器就該懂啥。”
老黃翻了兩頁:“節能玻璃線?那爐溫波動大,老師傅都得憑經驗調。”
“可他們希望係統能提前說一句‘要升溫了’。”劉好仃點著其中一行,“不是替代人,是幫人少盯一秒。”
班組長皺眉:“可這跟咱們原來的‘信任啟動包’差得有點遠。”
“差嗎?”劉好仃走到角落的舊設備區,拍了拍一台停用的溫控箱,“這玩意兒十年前就該淘汰,但現在三號線還在用。它不懂人,人就得一直繃著。”
小李忽然抬頭:“你是想……把‘啟動包’那套邏輯,裝進老設備?”
“不是裝,是嫁接。”劉好仃笑了,“讓老機器也能說一句‘我懂你怕’。”
沒人說話。隻有遠處傳送帶的嗡鳴。
“我昨晚試了。”小李掏出平板,“用啟動包的響應模型,接了個外置溫感探頭。隻要溫度異常,係統就彈提示:‘要不要我幫你記一下參數?’”
老黃一愣:“還真有人回了?”
“有。”小李翻出記錄,“昨天下午,三號線王姐,回了句‘你比我自己記得清’。”
班組長哼了聲:“一句俏皮話,能當成果?”
“能。”劉好仃已經走到白板前,畫了個大框,“咱們原計劃是輸出方法論。現在可以多走一步——做一台看得見的樣機。”
“樣機?”老黃瞪眼,“拿啥做?”
“報廢爐體+舊控箱+小李的程序。”劉好仃指了指角落那台鐵疙瘩,“三天,咱們搭個‘雙模式溫控玻璃原型機’出來。能手動,也能聽人話。”
小李眼睛亮了:“就是說,老師傅願意自己調,就自己調;要是累了,係統能接上?”
“對。”劉好仃點頭,“它不搶活,隻補空。”
班組長還在猶豫:“廠裡可不會批新預算。”
“不用批。”劉好仃拉開工具櫃,“零件全是庫裡報廢的。線是我們自己接,工時是我們自己擠。”
老黃盯著那台舊控箱看了半晌,忽然轉身:“我去拆個探頭試試。”
“接口不匹配。”小李提醒。
“我知道。”老黃頭也不回,“但測溫儀的外殼能改造成轉接頭,湊合用。”
“程序呢?”班組長問。
“我通宵改。”小李已經打開筆記本,“加個容差模塊,讓它能認非標信號。”
劉好仃沒再說話,隻是把白板上的計劃表撕了,重新寫:
第一行:原型機組裝——老黃負責結構,小李負責程序,兩天內通電。
第二行:三條應用場景歸類——他自己來。
第三行:晨會通報——等亮燈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