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式——交互引導,支持反問。”
“像不像三兄弟?”小李咧嘴。
“不像。”劉好仃搖頭,“像三個老師傅。”
老黃那邊也沒閒著。他把報廢測溫儀的屏蔽層撕下來,一圈圈纏在信號線上。新人甲蹲旁邊遞工具,忽然說:“能不能再加個保險?比如兩個探頭一起測,差太多才報警?”
老黃看了他一眼:“你懂電路?”
“不懂。”新人甲老實說,“但我爸修拖拉機,他說雙油泵才穩。”
老黃沒吭聲,轉身從廢料堆裡扒拉出另一個探頭,接進電路板。兩人一起焊了個對比模塊,設定偏差超過5才觸發提醒。
“這叫雙保險。”老黃擰緊最後一顆螺絲,“不怕它不靈,就怕它太靈。”
接下來兩天,機器沒再亂說話。原先一小時跳三次提示,現在一天都不一定觸發一次。但每次開口,都卡在節骨眼上。
節能線那次,爐溫突升,手柄輕輕震了一下。陳師傅抬頭看了眼屏幕,沒說話,手動調低了進氣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它提醒了?”小李跑去問。
“震了一下。”陳師傅點頭,“剛好我想偏了,它輕輕拍我一下。”
“像不像有人在旁邊遞話?”小李樂了。
“不像人。”陳師傅想了想,“像心裡那個聲音。”
測試進入倒計時。劉好仃拿出一個新本子,封麵上寫著“響應日誌”。每一頁分四欄:觸發原因、提醒方式、是否接管、耗時變化。
“咱們不吹牛。”他說,“讓數據說話。”
小李順手做了個簡易看板,連上係統後台。三盞小燈掛在調試間牆上:綠燈亮,表示提醒有效;黃燈,待觀察;紅燈,誤觸發。
頭六小時,綠燈閃了四次,黃燈一次,紅燈沒亮。
班組長巡線時路過,抬頭看了眼:“你們還真搞出個譜兒來了。”
“不是譜兒。”劉好仃遞過日誌本,“是規矩。”
“可這些都是感覺。”班組長翻著記錄,“‘猶豫’‘遲疑’,怎麼量化?”
“十秒是量化。”劉好仃指記錄,“盯屏十秒,記一次;微調三次,記一次。我們不猜,我們數。”
班組長合上本子,沒再說什麼。
第三天夜裡,團隊四個人守在看板前。綠燈穩定閃爍,像呼吸。
老黃忽然說:“它現在,真像會看人臉色了。”
沒人接話。小李盯著屏幕,新人甲在核對日誌,劉好仃把那頁寫著“人怕啥,機器就該懂啥”的報告抽出來,夾進測試本首頁。
淩晨兩點十七分,係統自動記錄第37次響應。觸發原因是教學線學員在參數輸入界麵停留12秒。係統彈出輕問:“下一步是升溫,你想試試嗎?”
學員點了“想試試”,手動操作,成功完成升溫流程。
綠燈閃了一下,持續三秒,熄滅。
劉好仃站起身,走到原型機前。屏幕暗著,隻有一條細藍光在邊緣流動,像沒睡死的脈搏。
他伸手摸了摸外殼,溫的。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