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看著時間表,嘀咕:“第三天就要出方案,來得及嗎?”
“來不來得及,做了才知道。”劉好仃把筆遞過去,“你現在就開始整理材料模型參數,把上次冷卻偏差的數據重新跑一遍,看看在不同溫變速率下的回縮趨勢有沒有規律。”
老黃摸著下巴:“那我得把緩衝模塊的每一次觸發記錄都扒出來,還得測響應延遲的波動範圍……這工作量不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現在就開始。”劉好仃走到他身邊,“你不是常說‘修一次漲三塊’?現在咱們不光省三塊,還得讓這省下來的三塊,變成標準,變成規矩。”
新人甲盯著屏幕上的裂紋序列圖,輕聲說:“我剛剛把三張圖像疊在一起,放大到300倍,裂紋的擴展方向……好像不是直線,有點偏轉。”
劉好仃立刻湊過去:“偏多少?”
“大概七度左右,從邊緣塗層薄弱區斜著往內走。”
“那就說明它不是隨機裂,是順著應力走。”劉好仃點頭,“你把這個角度也記進去,作為動態比對係統的識彆參數之一。下次一發現走向異常,係統就得報警。”
老黃忽然問:“你說這裂紋要是真穿過去了,會不會影響整個艙體密封?”
“會。”劉好仃沒回避,“但我們現在不是防它穿,是看它怎麼穿。等我們知道了路徑、速度、觸發條件,下次就能在它起步前攔住。”
小李抬起頭:“那……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其他批次的密封件做一次應力篩查?提前標出高風險樣本?”
“該。”劉好仃在白板上補了一句:“建立高應力樣本追蹤機製,納入日常檢測流程。”
老黃撓了撓頭:“你這一套下來,事兒是多了,可活也清楚了。至少我知道自己該盯哪兒了。”
“咱們乾技術的,不怕事多,怕事糊。”劉好仃拿起紅筆,在七日周期的關鍵節點上一個個圈起來,“你現在不清楚,是因為以前都混著乾。現在分開,反而看得清。”
新人甲忽然說:“醫療線的第三次低溫循環還有十分鐘開始,要不要再調一次監測頻率?”
“不調頻,加層。”劉好仃打開係統權限,新建一個獨立數據通道,“從現在起,所有顯微圖像除了進主庫,還得同步推送到這個加密文件夾,隻有參與改進計劃的人能看。”
“為什麼?”小李問。
“因為這不是普通數據,是預警信號。”劉好仃按下確認鍵,“我們得讓關鍵信息,跑在問題前麵。”
老黃看著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條目,歎了口氣:“你這哪是改計劃,是重新搭架子。”
“架子不牢,房子才容易塌。”劉好仃把記號筆蓋上,又打開,重新在“醫療線第三循環”旁邊畫了個三角警示標。
他抬頭,看向三人:“材料在變,係統在變,人也得跟著變。咱們不能等它裂開了才說‘早該修’。”
小李點頭,開始重新建模;老黃掏出筆記本,一條條列日誌條目;新人甲切換圖像模式,準備捕捉下一幀變化。
劉好仃站在白板前,紅筆尖懸在“第五日評審”上方,還沒落下。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