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文件夾往台麵一放,手指在放大鏡邊緣輕輕敲了兩下。小周立刻會意,把工作台上的第三塊樣品轉了個角度,燈光順著弧線滑過去,那道曾經發暗的燈帶區,現在亮得均勻又安靜。
“氣泡排乾淨了,膠膜也換了薄款。”小周語氣裡帶著點得意,“三組老化測試都過了,高溫高濕都沒掉光。”
劉好仃點頭,順手調出手機裡的冷卻曲線圖對比著看。“電壓穩了,貼合度也對了。”他抬頭,“問題不是出在設計,是執行時差了那麼一點點手感。現在補上了。”
老趙站在旁邊,手裡捏著剛才那張材料清單,聽見這話,嘴角微微往上提了一下。“以前沒人管這些細節,出了事就說是‘個彆現象’。現在倒好,連氣泡都要寫進記錄裡。”
“氣泡也是信號。”劉好仃把放大鏡還給小周,“客戶看不見它,但能看見燈不亮。我們得比他們先看到。”
林組長這時候從質檢室出來,手裡拿著一份打印單。“剛統計完上周返修數據。”她把紙遞給劉好仃,“弧形燈帶的返修量降了四成,但新增了六條安裝投訴,都是新合作的經銷商那邊來的。”
劉好仃掃了一眼內容。“擰螺絲太緊壓裂玻璃?支架裝反了導致線路彎折?”他念完抬頭,“不是產品問題,是說明書太難懂。”
小周笑了一聲:“咱們廠的產品手冊,一向是‘如圖所示’,可圖還不清。”
“那就重做。”劉好仃轉身走向辦公區,“今天就把《簡易安裝圖解》列進任務欄。線條粗一點,顏色標清楚,關鍵步驟加個警告圖標——比如‘這裡彆使勁’。”
林組長跟上來:“我讓倉庫配合,下周起每批貨都附兩份紙質圖解,再貼個二維碼,掃碼能看三分鐘教學視頻。”
“行。”劉好仃坐下打開電腦,“誰來做視頻腳本?”
小周舉手:“我可以試試,拍個真人演示,邊裝邊說。”
老趙插話:“記得把常用錯誤也拍進去。上次有人把防水膠塗在接頭上麵,結果一通電全短了。”
“那就叫‘彆這樣裝’係列。”劉好仃笑著敲下備注,“名字俗點沒關係,能看懂就行。”
小李這時候從行政區走過來,手裡拿著係統權限表。“回應組的文檔還是隻能三個人編輯,其他人隻能看截圖。昨天有同事問我能不能導出用戶反饋分類,我說不行。”
“那就改。”劉好仃直接撥通係統組電話,“我是劉好仃。麻煩把‘回應組’整個文件夾設成共享隻讀目錄,全員可見,今天就能開權限嗎?”
對方應了聲,他掛了電話。“以後誰想查客戶留言、測試進度、材料清單,打開就能看。不用再靠誰傳截圖。”
小李鬆了口氣:“這下信息對齊了。”
老趙忽然開口:“那個材料兼容清單,能不能放進月度質檢通報裡?每個月更新一次,全廠都發一遍。”
劉好仃停下打字的手。“你是說,把它從個人筆記變成正式標準?”
“對。”老趙說得乾脆,“我不可能天天盯著倉庫發預警。但要是成了通報固定欄目,大家自然就知道哪款膠不能用在哪種產品上。”
劉好仃盯著屏幕看了幾秒,然後點開郵件模板,在主題欄寫下:“關於將《材料兼容使用清單》納入月度質檢通報的建議”。
“就這麼辦。”他按下發送,“抄送生產、采購、質檢、倉庫。標題寫明白,這是製度性安排,不是臨時提醒。”
林組長笑了笑:“你這是把咱們這群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忙活,慢慢砌成了牆。”
“牆要結實,得一塊磚一塊磚碼。”劉好仃合上筆記本,“我們現在做的每件事,看起來都不大,但連起來就是一條路。”
中午過後,會議室重新聚了人。劉好仃把投影打開,屏幕上並列三條曲線:一條是“回應組”自啟動以來的任務完成數,一條是客戶滿意度評分周變化,還有一條是產線不良率走勢。
“你們看時間點。”他拿筆圈住幾個節點,“五月十號,我們閉環了第一起‘燈帶邊緣發暗’反饋;三天後,滿意度從86升到89。五月十八號,材料清單上線,不良率開始往下走。前天,安裝圖解初稿完成,投訴量明顯回落。”
小周盯著圖表:“所以這些不是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