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盯著屏幕上的發送框,手指懸在鼠標上方,遲遲沒點下去。那封剛寫好的郵件標題是“策略優化草案待確認”,收件人欄裡躺著小周、李工和老趙的名字。他把光標移回文檔末尾,又看了一遍自己剛敲下的最後一行字:“靜默客戶喚醒機製需建立行為標簽體係,按訪問頻次、停留時長、頁麵路徑三維度分類。”
他合上電腦,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記號筆,在原有計劃旁邊寫下“周三前閉環”五個大字。筆帽被他順手夾進筆記本側袋,像昨天那樣,但這次沒再擰一圈。
辦公室門被推開,小周拎著早餐袋進來,順手把門頂住。“劉師傅,我順路買了腸粉,你要不要來一份?”
“放桌上吧。”劉好仃指了指角落的會議桌,“等人都到齊了再說。”
李工隨後進門,手裡拿著一疊打印紙。“我把上周樣件的檢測報告重新排版了,順便看了眼客戶打開資料的時間分布——早上八點到九點、中午十二點半到一點四十分,這兩個時段打開率最高。”
“說明人家上班摸魚的時候最認真看。”小周笑了一聲,把腸粉分裝盒擺好。
老趙最後一個到,夾著文件夾,外套還沒完全穿好。“設計部說新問答模板最快周三能出初稿,但他們問,基礎版要不要加動畫?說現在年輕人喜歡看動圖。”
“彆整花的。”李工立刻搖頭,“咱們發的是技術材料,不是短視頻。”
“可人家真就這麼刷手機。”小周攤手,“我查過數據,帶示意圖的頁麵平均多停留四十秒。要是有個十秒鐘的小動畫,展示封裝層怎麼擋潮氣,說不定更抓眼球。”
劉好仃沒接話,轉身從自己工位抽屜裡取出一張a4紙,上麵貼滿了剪下來的網頁截圖,都是競爭對手的產品介紹頁。他把它釘在白板上。“你們看,這些廠子都在用‘一分鐘了解’‘三步搞定’這種標題,內容全是大字加圖標,參數藏到最後一頁。咱們那份初稿呢?開頭就是‘分子級阻隔層結構解析’,誰看得下去?”
“但也不能太淺。”李工堅持,“客戶要的是可信度,不是熱鬨。”
“沒人看,哪來的信?”劉好仃反問,“我們得讓人先停下,再往下讀。”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這樣。”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畫了個三層階梯,“第一層,首頁放三個問題:‘你家玻璃會起霧嗎?’‘潮濕天會不會脫膠?’‘換了它能省多少維護費?’每個問題配一張實景照片,答案一句話講清。”
小周眼睛一亮:“我可以做成點擊展開式,用戶想深入了解再點開。”
“第二層,案例說話。”劉好仃繼續寫,“挑兩個老客戶,不講技術,就說他們原來多久修一次窗,用了咱們的之後幾年沒換過。配上車間實拍圖,日期水印打上去,顯得真實。”
“這個我能聯係生產部調監控畫麵。”李工點頭,“但得注意彆拍到其他產品線。”
“第三層,才是參數包。”劉好仃最後寫下,“pdf單獨下載,注明‘技術人員專用’。願意深挖的自然會拿,攔不住也騙不了。”
“這叫釣魚?”小周笑著問。
“這叫遞梯子。”劉好仃糾正,“你想爬多高,我就搭多高。”
老趙翻了翻自己的記錄本:“那靜默客戶這塊呢?十八個留資的,一個都沒回頭。”
“他們不是沉默,是沒被打動。”劉好仃走回電腦前,打開訪客追蹤係統,“你看,這些人大多隻來一次,看兩分鐘就走。我們得讓他們再來第二次。”
“怎麼讓他們回來?”
“給他們一個理由。”劉好仃說,“比如,上次看到一半的內容突然更新了,係統提示‘您關注的技術方案已補充測試數據’。”
“可他們沒注冊賬號啊。”小周提醒。
“那就靠ip標記。”劉好仃調出日誌,“隻要同一個地址二次訪問,不管填沒填表,都算潛在興趣戶。我們可以在官網加個浮動提示:‘近期訪問過的用戶請注意,防潮玻璃應用指南v2已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