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鼠標往左邊推了半寸,正好讓開顯示器上那行不斷跳動的搜索關鍵詞。他看了眼時間,九點零七分,小周剛泡完麵回來,老趙正摘下耳機準備說話,李工也從車間日誌裡抬起頭。
“來都來了,”劉好仃敲了敲桌子,“趁人齊,咱們把昨天攢的事兒理一理。”
小周趕緊放下叉子:“是不是該調整報價策略?我昨晚查了一圈,南粵那邊確實推出了新賬期方案,三個月無息,還能按進度付款。”
“我也看了。”老趙接話,“不止是價格靈活,他們現在給設計院配的選型工具,連幕牆承重和風壓係數都能自動算,客戶一填參數,方案就出來了。”
李工皺眉:“那咱們手工出圖的速度,拚不過啊。”
劉好仃沒急著回應,而是打開共享文件夾,調出那份標著“競品動態簡報”的文檔。屏幕亮起時,頁麵最上方三行待辦事項還勾著兩個未完成項。
“賬期能拖,係統能抄,自動化也能砸錢上。”他點了點鼠標,“但有一樣東西,搬不走。”
三人同時望過來。
“是現場。”他說,“再聰明的軟件,也沒法替人踩進工地泥地裡看安裝條件。再快的倉配,也不能在客戶改圖紙的當晚就把新樣件送上門。”
小周眨眨眼:“您的意思是……我們不跟他們比快,而是比‘貼得近’?”
“對。”劉好仃拉開抽屜,取出一個筆記本,翻開後指著其中一頁,“這是我讓老趙整理的客戶最後一句猶豫原話。三十個沒下單的,有十七個說的是‘怕不合適’‘還得再確認一下細節’。不是嫌貴,是不敢定。”
老趙點頭:“還有人問我們能不能派人去現場看看結構接口,說光看圖紙心裡沒底。”
李工摸了摸下巴:“其實這種單子我們接得少,是因為覺得麻煩,一趟來回耗半天,不如多做兩張標準圖。”
“但現在不一樣了。”劉好仃說,“彆人鋪的是網,咱們可以紮的是釘子。網大,但浮;釘子小,可深。”
小周忽然笑了一下:“您這意思,咱不打價格戰,打‘貼心戰’?”
“也不是非要戰。”劉好仃語氣輕鬆了些,“就是告訴客戶,你們提的問題,我們聽得懂,也來得及。比如今天打電話說要改邊角尺寸,明天中午前就能把新樣件寄出去——這不是快,這是‘一直在旁邊等著’。”
辦公室安靜了幾秒。
老趙緩緩開口:“可這樣一來,技術跟進的人力得加碼。我現在一個人對接二十多個項目,真要每個都陪跑,月底就得住在廠裡。”
“所以不能全鋪開。”劉好仃早有準備,“先挑區域,再篩客戶。漳州、汕頭這兩塊反應最密,而且多數是中小型工程公司,決策快,回款穩,最適合試點。”
李工想了想:“要是隻挑重點客戶服務,其他普通訂單會不會被冷落?”
“不會。”劉好仃打開另一份表格,“我們可以分級。a類客戶享受‘快速打樣+專人跟進’,b類保持現有響應節奏,c類用標準化資料包自動推送。資源有限,就得花在刀刃上。”
小周眼睛一亮:“那我們的宣傳重點也可以換一換。不說‘便宜’‘量大’,而說‘改得快’‘答得準’‘隨時能上門’。”
“對。”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兩行字:
服務顆粒度,做到彆人懶得做。
響應速度線,卡在客戶想到前。
他退後一步:“我們現在拚不過人家的資金和規模,但我們可以讓客戶覺得——找我們辦事,省心。”
李工點頭:“這點我能配合。模具組那邊我已經打了招呼,下周起留出兩套備用模位,專接緊急改樣單。隻要設計圖下午四點前定稿,最快第二天上午就能出件。”
“視頻材料也得跟上。”劉好仃轉向他,“你之前拍的安裝實錄效果不錯,接下來再多補幾條,專門講‘常見問題怎麼現場解決’。比如玻璃邊緣密封處理、異形結構怎麼固定,這些細節他們係統裡可不會教。”
“行,我這兩天就列個拍攝清單。”李工應下。
老趙翻著手裡的通話記錄:“還有一個事。我發現有些客戶其實願意早點下單,但他們擔心中途變更會額外收費。如果我們能明確承諾‘小範圍調整免增費’,說不定能打消顧慮。”
“這個可以談。”劉好仃說,“但得設個邊界,比如麵積變動不超過百分之五,結構不變動,才適用免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