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的手指剛碰到鼠標,係統右下角又跳出一條新提醒。他沒急著點開,反而往後靠了靠椅背,把剛才那杯熱水端起來吹了兩下。水麵上浮著幾片茶葉梗,像老廠門口那條河裡隨流打轉的枯枝。
他放下杯子,調出客戶谘詢記錄彙總表。時間是下午五點四十二分,本該收工的節點,但他總覺得今天的流量有點不對勁。轉化率卡在百分之三十七,比前兩天低了五個點,可谘詢總量卻漲了近一倍。
“小周,”他抬高聲音,“你那邊有沒有接到特彆的問法?”
小周正低頭整理資料包模板,聽見叫自己,抬頭應道:“有個人問我們和南粵玻璃的價格差多少,還說他們那邊給了三個月賬期。”
劉好仃點點頭,沒說話,繼續往下翻記錄。第三頁開始,陸續出現類似提問——“你們抗風壓能做到八級嗎?聽說xx廠已經做到九級了。”“上次展會發的樣品盒,是不是跟你們用的一樣?”這些話以前不是沒有,但零星夾雜在技術細節裡,現在卻成了開場白。
他順手打開ip分布圖,福建沿海一帶亮得紮眼。十幾個新訪問源集中在漳州到汕頭之間,搜索詞清一色帶著“對比”“哪個更好”“供貨周期哪家短”。更巧的是,這些ip都在三天內看過同一個行業公眾號推文——《華南幕牆材料供應商競爭力盤點》。
“老趙,”劉好仃轉頭,“你最近聯係客戶時,有沒有人提過這篇文章?”
老趙正在回電話,掛掉後才答:“昨天有個廈門的設計院問我,咱們有沒有參與那個聯合集采項目。我說沒聽說,他就笑了,說可能記混了。”
李工從車間回來,手裡捏著一張生產單:“模具組說下周要排四套新樣件,全是外地的,而且都催得緊。有一家直接問能不能先寄半成品過去試裝。”
辦公室安靜了幾秒。四個人各自盯著手裡的東西,沒人說話。
劉好仃起身走到白板前,拿筆畫了三條線。第一條標著“客戶提問變化”,第二條是“區域流量集中”,第三條寫著“外部信息引導”。
“這三條線,”他說,“以前最多碰上一條。現在同時冒頭,不是巧合。”
小周皺眉:“會不會隻是市場熱度起來了,大家自然就多比較?咱們動作快,彆人關注也正常。”
“關注沒問題,”劉好仃指著數據圖,“問題是關注的方式變了。以前是‘怎麼買’‘多久到’,現在是‘你們和誰比有什麼優勢’。這不是自發打聽,是被人教著問的。”
老趙翻著手裡的通話記錄:“可要是真有大動作,行業圈子裡早該傳開了吧?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
“風聲有了。”劉好仃打開手機瀏覽器,找到一篇轉發量很高的帖子,“你看這個,發布才四十八小時,已經有六家地方媒體轉載。標題寫的是‘技術革新推動區域供應升級’,通篇沒提具體廠家,但配圖裡的生產線布局,跟南粵玻璃新上的那條幾乎一樣。”
李工湊過去看了眼:“他們真加了兩條自動化線?”
“不止。”劉好仃滑動頁麵,“上周他們在清遠設了中轉倉,主打‘七十二小時覆蓋珠三角’。還有,他們給設計院免費提供選型軟件,帶成本測算功能。”
辦公室裡的空氣沉了下來。
小周低聲說:“那咱們之前搞的區域資料包……人家是不是早就做了?”
“不一定是誰學誰。”劉好仃語氣平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原來我們在跑,現在有人並排跑了,還抄了近道。”
他走回座位,重新打開後台係統,在搜索關鍵詞分析模塊新建了一個對比視圖。左邊是自家官網近七日熱詞,右邊抓取了那篇公眾號文章下的留言高頻詞。
“看這裡。”他把屏幕轉向三人,“我們這邊最常搜的是‘安裝指導’‘質保流程’;他們那邊討論最多的是‘價格透明’‘賬期靈活’‘快速響應’。用戶關心的東西,正在被重新定義。”
老趙歎了口氣:“所以客戶不是不想買,是現在多了個‘再看看’的理由。”
“對。”劉好仃點頭,“以前是需求等產品,現在是產品追需求。我們動作快,彆人也在提速。接下來拚的不是誰先出招,是誰能接住每一拳。”
李工摸了摸下巴:“那產能這塊得再壓一壓。如果訂單突然上來,現有節奏撐不住。”
“不隻是產能。”劉好仃翻開筆記本,“服務鏈條也得再擰緊。比如報價單,我們現在還是按項目手動算,人家可能已經係統化輸出了。”
小周立刻反應過來:“我明天就把公開渠道能找到的競品報價收一遍,做個結構拆解。”
“可以。”劉好仃記下,“順便查查他們的合同條款,特彆是付款方式和違約責任,看有沒有新花樣。”
他轉向李工:“你去跟車間核一下極限產能,彆光看數字,重點問模具切換效率、輔料儲備周期。我要知道一旦爆單,最快能擴多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工點頭:“行,我明早第一件事就去蹲生產線。”
“老趙,”劉好仃最後說道,“你把最近兩周所有帶比較性質的客戶錄音都調出來,分類歸檔。重點關注那些最終沒下單的,聽聽他們最後一句猶豫是什麼。”
老趙應了一聲,手指已經在翻客戶檔案。
劉好仃坐回椅子,看著屏幕上並列的兩組數據曲線,一條平穩上升,另一條陡然躍起。他沒關頁麵,而是新建了個文檔,標題打了四個字:應對準備。
“咱們不慌。”他說,“但也不能慢。”
小周合上電腦準備走,又回頭問:“要不要通知銷售組?讓他們注意話術調整?”
“先不動。”劉好仃搖頭,“消息放太快容易亂。等我們把底摸清楚,再統一動作。”
窗外天色漸暗,樓道裡的感應燈陸續亮起。辦公室隻剩四台電腦發出微光,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
劉好仃喝了口涼掉的茶,把競品動態簡報初稿保存到共享文件夾。桌角的筆記本上,三條待辦事項清晰排列:
報價體係對比分析明日完成)
產線應急能力評估明日上午反饋)
客戶猶豫點歸類梳理明天下班前彙總)
他抬頭看了看牆上的鐘,六點十九分。
“都彆熬太晚。”他說,“明天還得接著乾。”
沒人回應。小周正在下載網頁存檔,李工撥通了模具組長的電話,老趙戴著耳機一句句標記通話重點。
劉好仃把椅子往前拉了拉,手指搭在鼠標上,刷新了關鍵詞監控麵板。新的搜索記錄跳了出來:
“深圳玻璃廠南粵離哪家更近”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