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01661的工單剛落進係統,劉好仃的手還沒從回車鍵上抬起來,就已經在翻昨天攢下的三份反饋記錄。
他點開小周發來的彈窗行為報告,滑到轉化路徑那一欄,眉頭動了一下。點擊量不錯,但真正提交需求的不到一成。多數人看了兩眼就退出了,像是被什麼卡住了。
“不是不想用,是沒看懂。”他自言自語了一句,順手把頁麵拖到左側屏,右邊調出老趙整理的客戶回訪摘要。五家重新聯係的老客戶裡,有三家提到“那個圖解挺清楚”,但也都問了一遍“這服務到底能改幾次”。
他又切到李工傳來的生產日誌,發現昨晚十一點那單緊急改樣,模具啟動前沒人調出標準承重參數,技術員憑經驗做了,差一點又偏毫米級誤差。
“都是小事。”他敲了敲桌麵,“可路修一半,坑還在,走的人遲早摔跤。”
他打開內部群,隻發了一條:“十點半,短會,帶你們手上的問題來。”
時間一到,三人陸續圍過來。小周抱著筆記本,老趙拿著打印的客戶備注表,李工則直接拎了個u盤插在接口上。
“不講成績。”劉好仃開門見山,“咱們現在要乾的是——把已經跑通的路,再壓平一點。”
他調出一張流程圖,是按客戶從搜索、點擊、谘詢到下單的完整動線畫的。每個節點都標了顏色:綠的是順暢,黃的是猶豫,紅的是中斷。
“彈窗點了,人卻沒留。”他說,“說明我們推的東西,跟他想的對不上。”
小周點頭:“我查了,搜‘免費嗎’的人,看到的是通用模板;搜‘多久能改完’的,推的卻是價格政策。方向反了。”
“那就分。”劉好仃說,“搜成本的給報價邏輯,搜速度的給排期案例,彆一股腦塞一樣的東西。”
“可以做分級推送。”小周眼睛亮了,“按關鍵詞自動匹配內容版本。”
“你負責。”劉好仃記下,“今天下班前出第一版模板,先掛測試通道。”
老趙翻了下手裡的名單:“那五家回頭的客戶,我也覺得不能光記著‘回來了’。他們為什麼走?又為什麼回來?得搞明白。”
“你提個回訪問卷。”劉好仃說,“彆長篇大論,就三句話:上次停單原因、這次最滿意哪塊、以後希望怎麼改。加一句‘回複任意字都算參與’,降低門檻。”
“要不要設提醒?”老趙問,“怕忙起來忘了跟進。”係統,在客戶檔案頁加了個標簽欄,“以後凡是a類回歸客戶,滿七天沒互動,自動跳出提示框。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清這個框。”
李工一直聽著,這時插話:“生產這邊也有個漏洞。昨夜那單,要是開機前能自動彈出同類結構的曆史數據,就不會靠經驗估了。”
“那就讓它自己跳。”劉好仃說,“你在預檢程序裡加一條規則:隻要圖紙涉及密封槽、異形邊或雙層結構,啟動時強製彈出參考案例和常見誤差提醒。”
“技術組最近任務緊。”李工實話實說,“重寫流程可能排不上。”
“不動大結構。”劉好仃擺手,“就在現有檢測項後麵貼個小窗口,像貼便簽一樣。不影響主流程,也不增操作步驟。”
李工想了想:“那我可以今晚就搭框架。”
“三天內上線。”劉好仃敲定,“你先拿三個典型工單試跑,沒問題就全鋪。”
散會後,辦公室恢複安靜。劉好仃沒動,坐在原位一條條拆任務。
他新建了一個共享文檔,標題是“細節打磨清單”,底下分三行:
彈窗內容按搜索詞動態匹配負責人:小周|截止:今日1800)提醒機製上線負責人:老趙|截止:明日1200)
模具預檢增加防錯提示彈窗負責人:李工|截止:後天1000)
每一條後麵都附了執行要點,比如“不新增入口”“不改變用戶原有操作習慣”“優先複用現有數據字段”。
他發進群裡,補了一句:“咱們不搞大動作,隻補小縫隙。誰都不是超人,但把手頭這點事做紮實,就夠了。”
小周第一個響應:“彈窗模板已開建,按行業分了建材、家電、裝飾三類,內容差異化調整。”
老趙也回了:“問卷草稿好了,您看看這三題行不行?”附了個鏈接。
劉好仃點開掃了一眼,把第二題改了兩個字,從“您對我們現在的服務滿意嗎”改成“哪件事讓您覺得這次不一樣”,然後點了通過。
“問得軟一點,答的人才願意開口。”他回了句。
李工那邊稍慢些,但中午前也傳來了消息:“防錯提示模塊已嵌入測試係統,正在模擬三種高風險訂單觸發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