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點開手機相冊,老陳發來的視頻已經開始緩衝。他靠在測試間門口的牆邊,拇指反複拖動進度條。畫麵裡燈光從左側打來,照在樣品玻璃上,邊緣泛出一圈亮邊,像被誰用筆描過一道。
“不對。”他按下暫停,撥通電話,“養老院下午三點的陽光是斜的,咱們得按那個角度打光。”
老陳在那頭“哎”了一聲,“我按的是值班室常用的頂燈模式,想著均勻些。”
“均勻不等於真實。”劉好仃走進測試間,手指輕敲玻璃表麵,“老人坐在窗邊,光是從外頭斜進來,不是從頭頂壓下來。咱們這兒要是調成平光,客戶回去一對比,感覺就變了。”
“明白了,我馬上重調。”
掛了電話,劉好仃沒走。他掏出隨身帶的小本子,在“接待流程”下麵畫了三條橫線:燈光方向、講解節點、反饋提問。每一條都空著具體內容。
十分鐘後,王姐抱著平板推門進來,發梢還帶著點夜露的濕氣。“剛錄完最後一段話術音頻,順路過來看看。”
“來得正好。”劉好仃把本子遞過去,“三個事得定下來:第一,質檢備注不能再寫‘不影響使用’這種話,聽起來像在遮掩;第二,燈光參數必須固定,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第三,客戶來了往哪兒站、先看哪塊板、怎麼問問題,都得有路線。”
王姐翻了兩頁,點頭:“第一條我早想改了。上次有個客戶聽完‘不影響實際使用’,反而追問是不是有隱患。咱們不如直接說‘經過實測,老人長時間注視無不適反饋’,聽著踏實。”
“行,就這麼說。”劉好仃拿起筆,在第一條後麵寫下這句話,“但要縮成一句卡片提示,放接待桌上,誰都能一眼看到。”
兩人正說著,老陳提著工具箱進來,順手關掉主燈。測試間瞬間暗下來,隻剩角落一盞小夜燈泛著微黃。
“開始了啊?”劉好仃往後退了兩步,站在原先客戶常站的位置。
老陳按下遙控器,一束光從左前方斜射進來,照在樣品玻璃上。透過去的光線柔和,邊緣沒有刺眼的亮邊,像是午後曬進屋裡的太陽。
“這個角度,是三點鐘的日照模擬。”老陳說,“亮度也調到了養老院活動區平均值。我還加了個漸變程序,十分鐘內從強到弱,模仿雲層變化。”
王姐抬頭看了眼天花板,“這回不是靠人記,是係統自動運行?”
“對,設好了密碼,隻有我能改。每次啟動都留記錄。”
劉好仃盯著玻璃看了半分鐘,輕輕點頭。“可以。但這光不能一直開著,客戶一進來就看見,反而失真。建議等他們坐下聊兩句,再悄悄打開,讓他們自己發現‘咦,這屋裡怎麼不晃眼’。”
“妙。”王姐笑出聲,“不知不覺就把優點種進腦子裡了。”
“那就定下來。”劉好仃在本子上劃出第二條,“燈光啟動時機——介紹完產品基礎信息後,自然過渡到體驗環節時開啟。”
三人圍著一張折疊桌坐下,王姐打開平板,新建文檔,標題寫著“客戶接待動線優化v3)”。
“從進門開始捋。”她說,“簽到、落座、喝水,然後我們聊什麼?”
“彆一上來就說參數。”劉好仃擺手,“先問他們最近有沒有遇到玻璃反光鬨心的事。有老人流淚的,有護工抱怨擦窗麻煩的,都是切入點。”
“接著帶他們看對比圖?”老陳問。
“不急。”劉好仃搖頭,“先讓他們坐十分鐘,啥也不講。等他們自己注意到‘這屋子看著舒服’,再順勢說‘您覺得是哪裡不一樣?’——把答案引出來,比我們塞給他們強。”
王姐快速錄入:“動線節點三:沉默體驗期。時長:810分鐘。目的:激發自主感知。”
“反饋收集呢?”老陳掏出一個小本子,“我準備了個表,問題太正式怕人家不願填。”
“不用表。”劉好仃說,“等他們要走的時候,你隨口問一句:‘如果現在回去開會,您打算怎麼說這塊玻璃?’——這話不硬,但能聽出真實想法。”
王姐眼睛一亮,“這句好,我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