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睜開眼,天光已經漫進測試間,玻璃邊緣泛著淡淡的白。他坐直身子,手指在膝蓋上輕輕敲了兩下,像是在確認節奏。耳機還掛在耳邊,裡麵傳來老陳低沉的聲音:“設備預熱完成,傳感器五套全在線。”
“收到。”他按下通話鍵,“開始第一輪模擬。”
老陳推門進來,手裡拿著簽到表,臉上帶著點生硬的笑:“我是客戶,來考察防眩玻璃。”
“請坐。”王姐站在接待桌旁,聲音平穩,“先喝杯水,我們慢慢聊。”
流程走得很順。落座、喝水、沉默十分鐘,燈光按程序漸亮。劉好仃坐在角落的觀察椅上,筆記本攤開,筆尖懸在紙上,眼睛盯著老陳的一舉一動。
等到了反饋提問環節,王姐照著卡片問:“如果現在回去開會,您打算怎麼說這塊玻璃?”
老陳喝了口水,說:“參數不錯,值得考慮。”
劉好仃的筆沒動。
“就這?”他抬頭,“你真是客戶,剛看了十分鐘,真會這麼回領導?”
老陳撓頭:“那還能怎麼說?又沒報價,也沒對比數據。”
“可你剛才坐那兒,眯都沒眯一下。”劉好仃站起身,“陽光斜進來,照在玻璃上不刺眼,你不覺得該提一句‘老人能坐著看太陽’?不說護工擦窗省事?不說病房裡終於不用拉窗簾?”
王姐點頭:“他說得對。這話聽著像彙報,不像感受。”
“問題不在話術。”劉好仃翻出淩晨四點那份巡檢日誌,快速掃了一眼,“設備沒問題,光照曲線也準。是人的問題——咱們讓老陳當客戶,他腦子裡還是操作工,不是決策者。”
“那誰來演?”王姐問。
“你。”劉好仃把筆遞過去,“換你坐那兒。老陳引導,你什麼都不用想,就當自己真是養老院采購,來看看能不能解決老人反光流淚的事。”
王姐坐下,接過紙杯,動作自然。老陳重新走流程,語氣比剛才鬆了些。劉好仃退回角落,重新戴上耳機。
這一次,燈光啟動時機早了半拍。王姐剛坐下,光就開始變亮。
“停。”劉好仃抬手,“光起來了,她水還沒喝。”
老陳關掉遙控器:“程序是定好的,從八點十分開始漸變。”
“可客戶是八點十四才進來的。”劉好仃翻開小本子,在“燈光啟動”旁邊畫了個三角,“不能靠時間,得靠人。她坐下,喝水,喘勻了氣,再讓她發現屋裡光線不一樣。”
“手動控製?”老陳問。
“對。等她端起杯子,喝完第一口,放下,深呼吸——那時候再開燈。讓她先適應環境,再察覺變化。”
王姐點頭:“就像吃飯,先聞到香味,才意識到菜上桌了。”
“就是這個意思。”劉好仃在本子上寫下“呼吸節奏同步”,圈起來。
第二輪測試開始。
王姐再次扮演客戶,這次她明顯更投入。聊了幾句日常,她主動提起:“我家親戚在養老院,說老人總嫌窗戶晃眼,護工天天擦,還是反光。”
老陳按流程引導她看樣品,燈光在她放下水杯後十秒準時開啟。
劉好仃盯著她的臉。她先是微微一怔,然後抬頭看向玻璃,眼神變了。
“咦?”她輕聲說,“這光……怎麼不紮眼睛?”
沒人回答她。這是設計好的沉默。
她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抬頭看牆上的投影。“好像……比外麵柔和?”
劉好仃的筆動了,在紙上寫:“感知觸發。”
等到提問環節,王姐這次的回答不一樣了:“我要是回去彙報,就說這塊玻璃能讓老人安安穩穩曬太陽,不閉眼,不流淚。護工也不用一天擦三遍窗。”
劉好仃合上本子,笑了。
“這才像話。”
“可這十秒停頓……”老陳有點猶豫,“萬一引導員忘了呢?或者客戶喝得太快?”
“那就加個提醒。”劉好仃掏出手機,錄了一段提示音:“喝水完畢,請準備進入體驗環節。”
“放平板裡,王姐負責播放。等於給流程踩個刹車,讓大家把心收回來。”
王姐試聽了一遍,點頭:“行,加進去不突兀。”
第三輪測試,流程已接近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