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手機放回口袋,筆帽哢噠一聲扣上,像是給某個決定畫了句號。他沒走,轉身拉開辦公桌最下層抽屜,翻出一遝空白任務卡,撕下五張,在每張上寫下一個名字:趙磊、孫雯、王芳、陳濤、老周。
他將卡片整齊碼在筆記本旁邊,又從文件夾裡抽出那張寫著“複合功能玻璃推進日程”的紙,盯著第一行看了兩秒,拿起紅筆,在“明日十點”前加了個小三角符號。然後翻開新一頁,寫下:“三天內必須看到東西。”
第二天上午九點整,舊倉庫臨時教學區的燈亮著。幾張桌子拚成u形,白板上貼著客戶需求清單,底下壓著幾張競品參數截圖。劉好仃站在中間,手裡捏著一支藍白相間的記號筆。
“不念名單了,”他說,“叫到誰,誰應一聲。”
“趙磊。”
“在。”
“設備驗證的事你接著牽頭,這周我要看到咱們鍍膜艙改不改得動的結論,彆光說‘可能’‘差不多’,要數據。”
趙磊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敲了敲平板邊緣。
“孫雯。”
“到。”
“你每天早上九點半前發一份簡報,就一條——我們跟彆人差在哪,補上要多久。彆整花哨排版,一行字也行。”
孫雯笑了笑:“行,我設個鬨鐘。”
“王芳。”
“我在。”
“客戶反饋你來歸類,不是抄一遍,是看哪些問題反複出現。比如‘反光刺眼’提了幾次,‘隔熱不夠’有沒有具體場景,整理出來貼牆上。”
王芳掏出隨身帶的小本子快速記著,筆尖劃得有點急。
“陳濤。”
“到。”
“你配合趙磊做實驗記錄,模板你自己定,但得讓下一個人看得懂。彆寫‘正常’‘沒問題’這種廢話。”
陳濤撓了撓頭:“那我寫‘溫度穩定在283度,持續17分鐘,表麵無波紋’?”
“這才像話。”劉好仃點了下頭。
最後他看向老周:“人手調度你盯緊,培訓角那邊明天要開始補課,椅子不夠就去三號車間借,彆等我說第二遍。”
老周應了一聲,順手把保溫杯放在角落的桌子上,動作熟稔得像已經乾了好幾天。
會開完不到兩小時,問題來了。趙磊跑來說物料申請卡住了,采購部說沒走正式流程,連個簽字人都沒有。
劉好仃聽完沒說話,直接去了質檢室隔壁的小房間。牆上掛著一塊黑板,平時用來寫設備維護提醒。他拿起粉筆,唰唰畫了個四步圖:誰提需求,誰確認,誰申請,誰更新進度。
“從今天起,每件事都按這個走。”他指著圖說,“孫雯負責收每日彙總,漏一次,當天所有相關人下午加班補流程。”
有人嘀咕:“至於嗎?以前都是打個電話的事。”
“以前耽誤過兩次測試,記得不?”劉好仃回頭,“一次是因為沒人知道材料到了沒,一次是因為參數改了沒通知操作台。現在咱們慢不起。”
當天晚上八點多,孫雯在群裡發了第一條日報。標題就一行字:【更新】4月6日|競品隔熱性能平均高出12,沉積工藝差異明顯。
劉好仃回了兩個字:“收到。”
底下很快冒出幾個表情包,陳濤發了個舉手的小人,趙磊回了個ok手勢。
第三天中午,站會在臨時教學區門口開了十五分鐘。劉好仃沒讓大家坐下。
孫雯打開平板,展示三天累計的數據變化趨勢圖。曲線雖然還沒翻身,但差距收窄了兩個百分點。
趙磊彙報說鍍膜艙改造有希望,隻要調整夾層氣體比例,再加一道冷卻程序,初步模擬結果可行。
王芳拿出一張分類表,指出“低反射+高隔熱”被提及次數最多,集中在新建寫字樓和醫院項目。
劉好仃聽著,沒打斷。等人都說完,他合上自己的小本子,問了一句:“這些事,以前能不能三天內湊齊?”
沒人馬上答。陳濤想了想,說:“以前光等回複就得三四天,還不一定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