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把那塊拆開的燈殼翻了個麵,手指在主板邊緣輕輕劃過。趙磊站在旁邊,袖口還沾著昨夜調試留下的灰漬。
“風扇確實響。”趙磊說,“我拿手堵了十分鐘,噪音能吵醒輕眠的人。”
“咱們這燈是給人安心的,不是添亂的。”劉好仃把燈殼合上,放回桌上,“換散熱片吧,薄一點的,貼在芯片背麵就行。”
趙磊點頭記下。剛要走,劉好仃叫住他:“今天下午三點,培訓角碰個頭,把樣燈帶上。不光是你那塊板子,說明書、語音提示、包裝盒,能帶的都帶上。咱們看看,這一整套東西,能不能讓一個沒碰過的人自己用明白。”
趙磊一愣:“這就算成果展了?”
“不算慶功,算體檢。”劉好仃笑了笑,“人病了得查,東西好了也得查。”
下午兩點五十八,培訓角的折疊桌已經擺好。孫雯提著保溫杯進來時,王芳正蹲在地上擺弄電源線。桌上並排放著三盞樣燈,外殼打磨得發亮,按鈕位置標著淺色凸點。
“這是新做的觸覺標識。”王芳起身拍了拍膝蓋,“盲人也能摸出哪個是開關。”
孫雯湊近看:“字體倒是夠大,可這個圖標——”她指著一個像水滴又像月亮的圖案,“真有人知道這是‘夜間模式’?”
話音剛落,趙磊抱著一堆材料推門進來。他放下背包,打開筆記本,投影畫麵一閃,最新測試視頻開始播放。
畫麵裡,一位拄拐的老人從床邊緩緩起身,燈光隨即從右側柔柔亮起,亮度平穩上升。三秒後,整個床頭區域已被溫和照亮。接著是輪椅使用者、穿寬大睡衣的老人、甚至一隻突然竄過的家貓——燈始終未誤觸發。
“七十二小時零誤觸。”趙磊語氣裡帶著藏不住的得意,“連掃帚揮了十次都沒反應。”
孫雯卻盯著視頻角落的說明書截圖:“問題是,燈再聰明,人看不懂還是白搭。”
她轉身從包裡拿出一張紙:“剛才請老李的女兒來試讀了一下。她說第一句話就懵了:‘長按兩秒進入智能感知狀態’——誰家老人知道什麼叫‘感知狀態’?”
王芳接過來看:“還有這句‘環境光閾值可調’,聽著像修電腦。”
趙磊撓頭:“那你說咋寫?”
“亮一點,暗一點,關掉就行。”王芳乾脆地說,“咱們就把選項砍到三個,圖也重畫。月亮代表睡覺,太陽代表起床,手一按就亮,彆整那些虛的。”
劉好仃一直在本子上記,這時抬頭:“加個語音提示怎麼樣?比如燈亮時輕輕說一句‘現在安全,可以走動’。”
“我已經做了原型。”趙磊打開另一個文件,“但聲音太機械,聽著像導航。”
“那就錄真人。”王芳立刻接話,“找護工阿姨錄幾句,語速慢點,帶點笑意。老人聽了會覺得是熟人在說話。”
劉好仃點頭,在本子上寫下:“語音樣本——周三前收集五條。”
會議繼續。孫雯提出檢測流程要增加一項:“非專業用戶理解測試”。她建議每次新品小批量出廠前,隨機邀請兩名家屬或護工現場操作,記錄他們是否能獨立完成設置。
“行。”劉好仃說,“這項算進質檢kpi裡。”
趙磊有點急:“可咱們不能一直改啊,再拖下去,試點家庭等不及。”
“他們等得起。”劉好仃翻開王芳昨天傳來的通話記錄,“南園社區那位阿爾茨海默症老人,護工說昨晚燈亮了三次,每次都在她下床瞬間,隻照腳邊那一小塊地,沒吵醒隔壁房的兒子。”
屋裡一下子安靜了。
“三個月了,第一次沒摔。”王芳輕聲說。
趙磊沒再說話,低頭在筆記本上改了幾筆。
劉好仃合上本子:“咱們做的不是快東西,是慢安心。寧可慢三天,不能錯一次。”
散會後,大家各自收拾東西。趙磊抱著設備先走了,孫雯拿著檢測草案回辦公室,王芳留下整理會議紀要。
劉好仃坐在原位沒動。他把今天的筆記翻到最後一頁,寫下三項任務:
趙磊——散熱片更換與語音模塊集成,三天內完成;
孫雯——修訂檢測標準,加入用戶理解度測試項;
王芳——跟進十戶試用家庭,本周收齊首輪使用日誌。
他剛寫完,手機震動。是趙磊發來的消息:“散熱片樣品到了,正在裝機測試,半小時後發數據。”
劉好仃回了個“好”字,順手把修改後的說明書草稿塞進文件夾。窗外天色漸暗,辦公樓裡的燈一盞接一盞亮起來。培訓角的投影儀還沒收,屏幕上還停著最後一張ppt,上麵寫著:“功能達成≠用戶滿意”。
王芳走過來遞給他一杯溫水:“劉師傅,您喝口熱水再走。”
“我不走。”劉好仃接過杯子,“等趙磊的數據。要是散熱沒問題,明天就能送新樣燈上門。”
王芳點點頭,轉身去關窗。經過折疊桌時,她順手按了一下其中一盞燈的開關。
燈沒亮。
她又按了一次,還是沒反應。
“是不是沒通電?”她回頭問。
劉好仃抬頭看了一眼,走過去,手指在按鈕上輕輕一碰。
燈亮了,柔和的光線緩緩鋪開,像有人在夜裡輕輕推開了一扇門。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