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著,親自點燃了泥爐,開始烹茶。
“今日這第一杯茶,便敬他。敬這位,我們都不知道他真名,卻為‘護民’二字,付出了性命的……無名英雄。”
那股清冽的茶香,很快便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隻是這一次,茶香裡,多了一絲悲壯的、令人心碎的味道。
趙佶看著那隻破碗,聽著李師師平靜的敘述,他緊緊地握住了龍椅的扶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在那冰冷的奏折和傷亡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卻又無聲無息逝去的生命。
茶過三巡,氣氛卻始終無法熱烈起來。
那張空著的坐席,那隻破了口的陶碗,像一座無形的墓碑,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趙佶這位天子,竟主動與張橫聊起了汴河的水運,與鮑明遠談起了太學的學風。他試圖用帝王的威儀與刻意的溫和,來緩和這凝重的氣氛。
但張橫和鮑明遠,隻是恭敬地回答著,眼神卻時不時地,瞟向那隻破碗,心中五味雜陳。
李師師看著這一幕,心中微動。她知道,悲傷與敬意,不能成為阻礙。逝者的犧牲,是為了讓生者更好地前行。
“陛下,”她忽然開口,打破了這片刻的沉寂,“今日茶會,既是為‘護民’,光有茶,似乎還缺了些什麼。”
趙佶一愣,順著她的話問道:“哦?那依師師之見,還缺些什麼?”
“還缺,能為這‘護民茶’助興的,樂曲。”李師師微笑道,“也為那位沒能到場的朋友,送行。”
她話音剛落,介亭之外,便響起了絲竹之聲。
一隊宮廷樂師,奏響了那首名動天下,象征著大唐盛世,也象征著皇家氣派的《霓裳羽衣曲》。
樂聲華美,飄渺,如同仙樂。
然而,在這艮嶽之巔,在這張空著的坐席前,這首曲子,卻顯得如此的虛浮與不合時宜。
張橫聽得渾身不自在,那雙握慣了船槳的手,在膝蓋上反複搓揉。
李師師看著眾人的反應,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她緩緩站起身,走到那首席樂師麵前,輕聲道:“這位樂正,可否,將您的琵琶,借我一用?”
那樂正受寵若驚,連忙將懷中的名貴琵琶,雙手奉上。
李師師接過琵琶,沒有立刻彈奏。她隻是抱著琵琶,走到了介亭的邊緣,望向了山下那條奔流不息的汴河。
她深吸一口氣,隨即,玉指輕撥。
“錚——”
一聲清越的、帶著金石之氣的弦音,驟然響起!
那不是《霓裳羽衣曲》的靡靡之音,而是一種更質樸、更雄渾的調子。
緊接著,一連串急促而又有力的旋律,從她指尖流淌而出。那旋律,時而如船工拉纖時的沉重喘息,時而如逆流而上時的搏浪怒吼,時而又如順風順水時的暢快高歌。
亭內的張橫,在聽到這旋律的瞬間,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的眼睛,越睜越大,那雙粗糙的手,不受控製地,開始隨著那節奏,在自己的大腿上,輕輕拍打。
這不是什麼宮廷雅樂。
這是他們漕幫的船工,在汴河上,傳唱了數百年的號子!是他們與風浪搏鬥時,用來鼓舞士氣、統一步伐的,生命之歌!
喜歡公子,請喝茶請大家收藏:()公子,請喝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