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南下的消息,被嚴格封鎖。
在朝堂上,隻有一道關於整頓江南茶政的聖旨,任命李師師為“監造使”,即日啟程。
這道聖旨,在京城官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所有人都看不懂皇帝的這步棋。一個風塵女子,如何能擔此重任?這背後,究竟是恩寵,還是……捧殺?
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暗流湧動。
而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將南下的李師師身上時。
皇帝趙佶,又下了一道,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聖旨。
三日後,他要在艮嶽,舉辦一場“護民茶會”。
艮嶽,這座耗費了無數民脂民膏,被視為大宋奢靡之最的皇家園林,在廢黜了“花石綱”之後,便一直大門緊閉。
如今,重開艮嶽,不為遊玩,不為宴飲,隻為……一場茶會。
而茶會的賓客名單,更是讓整個汴京的權貴,都跌破了眼球。
沒有王公大臣,沒有皇親國戚。
受邀的,隻有三人:漕幫幫主張橫,太學生領袖鮑明遠,以及……一個無人知曉其名的、來自城西破廟的少年。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與民同樂”了。
這是一種姿態,一種前所未有的、將江湖草莽、寒門士子、底層乞丐,與皇家平起平坐的姿態。
消息一出,整個汴京城,都沸騰了。
三日後,艮嶽。
這座曾經象征著帝王奢華的園林,今日,卻被布置得異常簡樸。
沒有華麗的儀仗,沒有喧天的歌舞。隻有在艮嶽最高處的“介亭”之中,擺了三張素雅的茶席。
張橫一身短打,顯得有些局促。鮑明遠則穿著洗得發白的儒衫,神情激動。他們二人是分彆被接入園中的,此刻麵麵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困惑與緊張。
在他們對麵,赫然坐著身穿龍袍的皇帝趙佶。
氣氛,一度有些尷尬。
張橫和鮑明遠注意到,第三張茶席,是空著的。
那席位上,沒有坐人,隻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一隻粗陶碗,碗沿上,還有一個清晰的豁口。那是最卑賤的乞兒才會用的討飯碗。
就在兩人百思不得其解時,李師師的身影,出現了。
她今日,沒有穿那身“監造使”的官服,依舊是一襲素雅的白衣。她沒有像宮女一樣侍立在皇帝身後,而是走到了茶席的主位。
她才是這場茶會,真正的主人。
“張幫主,鮑公子,”她微笑著,對二人一一頷首,隨即,她的目光轉向那張空席,臉上的笑意斂去,化為一抹肅穆與哀傷。
“今日茶會,本該有三位賓客。這第三位,是一個少年,他繼承了兄長的遺誌,在破廟裡,帶著一群無家可歸的弟弟妹妹,艱難求生。他……也接到了陛下的請柬。”
李師師的聲音,很輕,卻像一記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隻是,在請柬送達的前一夜,為了守護一份事關萬千百姓性命的情報,他和他最後的夥伴,永遠地留在了那間破廟裡。連一具完整的屍身,都沒能留下。”
“所以,今日,他來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