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板的夫郎娘家小舅子剛建新房不久,兩人回去一問,他們倒也記得是請哪位師傅來造園。
“那師傅也住郊外,我老丈人不清楚他接不接活,我給你個地址且先上門去尋。”
馮老板悄悄和鄭則說:“那老漢是有點本事,他建的小園子我瞧著很不錯,你多問問,適合才好。”
這可真是幫了鄭則大忙,他更加堅信好匠人不在城隍廟流通,還得靠熟人推舉。
傍晚賣完豬肉,鄭則直奔家裡和阿爹商量明日去請師傅。院子得早點規劃好,空地才能繼續開工建房子,鄭則也才能挪出心思做其他事。
次日,父子倆吃過早飯便準備出發去平良鎮郊區。
魯康眼巴巴站在院門口看大哥和大伯,他也想跟去,可大哥不讓。
鄭則套好牛車後對魯康說:“這次是去找人不是收豬,你留在家,記得去村西水田看看魚苗。”
郊外山丘起伏平緩,地廣人稀,田野廣袤稻苗挺立,水渠縱橫其間。
春末夏初的季節油菜花零星長在田埂邊,農家小院散落在榆槐綠蔭裡,屋前晾曬屋後種菜,雖沒有村落聚集熱鬨卻也寧靜祥和。
鄭老爹坐在牛車上看著路邊風景感歎:“房屋隔得真遠啊,若是家裡有啥事要找人幫忙,那還得先奔個二裡地。”
鄭則在前頭駕車聽了發笑,沒有二裡地這麼遠,他說:“也少了鄰裡矛盾。”
牛車停在一處白牆黑瓦的院子外,院門半掩,鄭則上前敲門,一位麵容親和頭包布巾的大娘來應門,聽聞來意後她道,“進來說話吧,我家老頭子今日正好在家。”
鄭則一進門就注意到腳下的青石板鋪以“之”字形步道,石縫間冒出翠綠小草。主屋三間青瓦白牆,屋脊翹起如燕尾,院子東側劃有菜畦以竹篾編成圍欄,種有當季蔬菜;西側搭以涼亭爬架,架下置石桌凳,桌上放著菜籃子,想來老婦人剛剛是在摘菜。
一位清瘦精神的老人聽見動靜從屋裡走出來迎客。
段師傅看過圖紙後有幾分興趣,說:“我會修園子,但我年紀大了,徒弟們也已各自出師,挖池子建院子的材料和人手需得你們自己籌備,就不含在我的工錢裡。”
鄭則說可以,他最擔心的是水坑挖荷池子會導致房屋塌陷。段師傅指著圖紙:“你的擔心不無道理,水坑離主屋遠倒也好處理,塘底需得分層防滲,做好導水排水的流渠。”
段師傅說若是不信,他可以帶兩人去他鎮上兒子家和馮老板丈人家參觀,“兩處院子當時也挖了池子,住到如今未見塌陷。”
三人坐在堂屋商議,鄭則說院子不晾曬穀物、不事生產,需有馬廄。他和鄭老爹對視一眼說出彆的顧慮:“.......在村裡建房不想太招眼,但我們私心想把房子建好些。”
段師傅是聽出來了,這家人對住處有要求,但住在村裡怕惹人眼紅,招禍上身。
他斟酌道:“水坑和主屋距離遠,做院子造景過大,加建屋子太擠,或許可以建風雨連廊隔開前院和中庭,既能遮擋看向主屋的視線,夏天也有地方納涼歇息。”
“得去到你們家看了才能下結論。”
有真本事的段師傅難得性子率直乾脆,既然雇主已上門來尋,他便趁著得空隨父子倆去探看一番。
響水村的孩子仍舊在荒地玩耍,長得茁壯結實的虎子眼尖,看見到鄭則和一位沒見過的阿爺在水坑附近繞圈,他收起藤球跑過來好奇問道:“鄭則哥,水坑要填平嗎?”
鄭則抱胸低頭看他:“不填,要挖更大的坑。”
虎子:“啊?那養大魚嗎?”
跟在後麵跑來的周向陽和小山也熱鬨:“養大蝦嗎?”“養蛤蟆嗎?”
周向陽一說完,虎子和小山轉頭“一臉你在說什麼啊”的表情看他,後者摳手無辜道:“看我乾嘛,蛤蟆也長在水塘啊,呱呱呱。”
他剛喊完,虎子和小山立馬跟著“呱呱呱”跟喊,然後一起莫名其妙仰頭大笑。
鄭則笑道:“都不養,要種荷花。”
三個小孩哇地驚喜問道:“那到時我們可以來看嗎?”
得到想要的回答後,三人心滿意足返回荒地踢藤球。
段師傅繞著地基前後轉悠,這片地方真大啊,許久後他喊來鄭則:“我且問你,這荷花池你是想讓村民看見,還是要院牆高築圍在自家院裡。”
雇主提出訴求想把房子建好但又不想太招眼,可見是想維護鄰裡關係,可這荷花池挖出來後就藏不住了。
若是想讓村民看見荷塘,可用籬笆牆圍院子,夏日荷葉搖擺、荷花亭亭玉立,村民扛鋤經過,隻需稍稍靠近便可駐足觀賞。
此外需將真正的大門蓋在中庭,通過此門維護家宅安全。
段師傅:“如此可增進鄰裡感情,弊端是:需得留意擅自越過籬笆牆采荷的頑皮孩童,風水上,水景外露也不符建房傳統。”
若是築高牆以絕窺探視線,荷花池在內部,前庭大門一關,一家人安靜獨享美景,可在中庭建風雨連廊以便雨天觀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段師傅:“如此卻顯不近人情,想避開猜忌卻更惹人猜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日子久了影響鄰裡關係。”
鄭則認真聽進心裡,對此還沒想好如何選擇。他看著淡然自在轉悠的段師傅,心想,回頭房子建成一定得好好謝過馮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