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引發了熱烈反響。幾位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專家當場表示願意參與合作。
傍晚散會後,羅錚和幾位同行共進晚餐。席間,大家聊起了各自國家的疫情應對措施,以及未來的防控策略。
“你們中國在社區隔離方麵的經驗很有借鑒意義。”一位意大利醫生說,“我們也在嘗試類似做法,但民眾配合度不高。”
羅錚笑了笑:“其實關鍵還是信任。政府要讓民眾真正相信科學,而不是被謠言左右。”
飯後,他獨自回酒店,路上收到妻子的信息:“今天胎動明顯了,感覺像小魚在遊。”
他停下腳步,望著夜空發了一會兒呆,然後回複:“等我回去,我們一起感受。”
回到房間,他洗完澡坐在床邊,打開電腦繼續完善演講稿。他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意識到這場會議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更是一次理念的碰撞和融合。
第二天上午的自由討論環節,羅錚主動走到一位法國女教授身邊,與她探討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的兼容性問題。
“我一直認為中醫缺乏實證基礎。”那位女教授直言不諱,“但你們最近的研究讓我改變了看法。”
羅錚點頭:“中醫講究整體調理,不是單一靶點治療。如果能用現代科技手段解析它的原理,或許能找到更多突破點。”
兩人交談甚歡,甚至約好回國後進一步溝通合作事宜。
會議結束前,主辦方宣布成立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專門針對中醫在病毒防治中的潛力展開長期研究。羅錚受邀擔任中方代表之一。
走出會議廳,陽光正好。他站在台階上,深吸了一口氣,感覺肩上的責任又重了幾分。
回酒店的路上,他接到了夏嵐的電話:“項目那邊進展順利,瑞士的合作方已經簽了意向書。”
“辛苦你了。”他說。
“你不也挺拚的?”夏嵐笑,“聽說明天還有個閉門研討會?”
“嗯。”羅錚點頭,“是關於未來病毒預警係統的構建。”
掛斷電話後,他望向窗外。車流穿梭,人群熙攘。這座城市依舊平靜,但世界另一端,可能正有新的病毒悄然蔓延。
他握緊拳頭,心中暗想:不能等它爆發,我們要走在前麵。
夜色漸沉,他回到房間,打開筆記本,開始撰寫會議總結。寫著寫著,思緒卻飄到了千裡之外的妻子身上。
她現在應該已經睡了吧?
他看了眼時間,合上電腦,熄了燈。
窗外的城市燈火依舊明亮,像無數雙眼睛,注視著這個世界的變化。
他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那個還未出生的孩子的臉。
“我會為你守住這片安寧。”
喜歡退役神醫:從醫院崛起,護國之戰請大家收藏:()退役神醫:從醫院崛起,護國之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