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實驗中學的禮堂裡,坐滿了神情各異的學生和家長。空氣裡飄著青春期特有的躁動和家長們探究的視線。講台上方懸掛的橫幅簡潔有力:“伏羲課堂試點啟動暨家長說明會”。蘇晚晴站在台側,指尖在透明的數據板上快速滑動,調整著全息投影的最終參數。她身邊站著一位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者——江城教育局的劉副局長,也是這次試點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劉副局長走到台前,聲音沉穩有力,透過禮堂的環繞音響清晰傳遞,“今天這個會,不是要給大家講神話故事,更不是要教大家修仙練氣。‘伏羲課堂’,是我們響應國家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號召,引入的一套全新的選修課程體係。它的核心目標隻有三個:鍛煉思維,強健身心,培養定力!”
台下響起一片嗡嗡的議論聲。有學生好奇地探頭,有家長皺眉低語,顯然對“伏羲”二字帶來的玄幻聯想充滿疑慮。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劉副局長微微一笑,抬手示意,蘇晚晴默契地啟動了全息投影。巨大的光幕在講台上方展開,沒有飛天遁地的神仙,沒有玄奧莫測的符文,取而代之的是清晰分明的三個模塊:
模塊一:八卦思維訓練——萬物關聯的智慧
圖示:由簡單的點陰爻)和線段陽爻)組成的八卦基礎符號,迅速演變成現代思維導圖、概率樹、複雜係統關聯圖。
文字說明:學習最基礎的陰陽符號推演,理解事物對立統一、動態變化的基本規律。應用於邏輯推理、問題拆解、風險評估如:天氣預報的概率模型、社交網絡的傳播路徑分析)。
案例閃回:林默早期精準推演女友口紅位置、預判陳浩血光之災的畫麵被極簡線條動畫重現,旁白強調:“非預知未來,而是基於信息關聯的深度邏輯推演與概率計算。”
模塊二:基礎能量感知——傾聽身體的律動
圖示:人體解剖圖簡化,重點標注幾處主要神經叢如太陽神經叢、心輪區域),旁邊配有實時腦電波eeg)和心率變異性hrv)的波動曲線圖。
文字說明:通過科學冥想引導,學習內觀呼吸,感受身體內部生物電流的微弱流動如專注時腦部特定區域α波增強、緊張時手心微汗對應的交感神經激活)。目標是提升專注力、情緒覺察與自我調節能力。
設備展示:課桌上將配備簡易版生物反饋手環非強製),可視化呈現專注度、放鬆度等基礎生理指標。
模塊三:真武導引術——動靜結合的根基
圖示:一套簡潔流暢的動功分解圖,糅合了傳統八段錦的舒展與現代運動科學的發力原理。動作名稱樸實無華:“開弓蓄勢”、“托舉凝神”、“轉體安中”、“攀足固本”。
文字說明:源自古籍整理與現代人體工程學優化。強調核心肌群穩定、脊柱靈活與呼吸配合。無玄虛“氣感”要求,旨在改善體態、緩解久坐疲勞、提升基礎體能和身體協調性。
背景關聯:極簡動畫展示208章中,林默引動“真武”秩序力場虛影平息地鐵工程地脈煞氣的場景,旁白點明:“強健穩定的個體身心,是社會安寧的微觀基石。”
“這就是‘伏羲課堂’的全部內容,”劉副局長環視全場,語氣鄭重,“它剝離了神話的外衣,萃取的是先民觀察自然、理解自身、協調內外的智慧結晶,並用現代科學語言和訓練方法重新詮釋。它不是捷徑,沒有神通,它需要的是像學習數學、鍛煉身體一樣的耐心和堅持!試點期間,完全自願選修,不納入主課考核。現在,有問題的家長和同學可以提問。”
短暫的沉默後,一個戴著眼鏡的男生舉手,帶著點理工科的直率:“劉局長,蘇博士,您說那個‘能量感知’是感受生物電?這和我們生物課學的神經電信號、肌電圖有什麼區彆?聽著有點像…高級版的生物課自習?”
禮堂裡響起一陣低笑。蘇晚晴上前一步,接過話筒,聲音清晰平和:“很好的問題。生物課教你‘是什麼’——神經如何傳導電信號,肌肉如何收縮。伏羲課堂的‘能量感知’模塊,重點是‘如何用’。它教你通過特定的呼吸和意念引導本質是注意力調控),主動地去‘傾聽’和‘影響’這些本就存在的生理活動。比如,當你感到考試焦慮手心出汗時,通過課堂上學的方法,你能更快地覺察到這種身體信號交感神經激活),並有意識地通過深呼吸激活副交感神經)來平複它。這是一種提升身心自控力的‘工具’,就像你學會了用體溫計,下一步是學會根據體溫調節穿衣或用藥。”
一位中年母親憂心忡忡地舉手:“蘇博士,我是陳小雨的媽媽。我就擔心…這個‘導引術’,還有那些符號推演,會不會讓孩子分心,甚至…走火入魔啊?我看網上有些說法…”
“家長您好,您的擔憂非常理解。”蘇晚晴點頭,全息投影切換,展示出幾份蓋著紅頭文件印章的評估報告,“這是由‘華夏神話科技研究院’下屬的生理與心理評估中心,聯合國內頂尖體育學院、認知科學實驗室,對‘真武導引術’簡化版和‘八卦思維基礎’進行的為期半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評估報告摘要。結論明確顯示:導引術在改善青少年脊柱側彎、提升專注力持續時間方麵有顯著統計學意義,且未發現任何不良生理心理反應。思維訓練模塊被證明能有效提升邏輯嚴謹性和多角度思考能力。所有教學內容經過嚴格審核,剔除任何帶有玄學暗示或可能引發認知混淆的部分。我們的目標,是賦予孩子們更強大的‘身心工具包’,而非引入不可控的變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台下:“至於網絡上的流言,或許源於對‘伏羲’二字的過度解讀,或許源於對未知的恐懼。我們選擇公開、透明、科學的方式來推進,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伏羲課堂,課堂是主體,伏羲代表的,是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的可能。”
陳小雨媽媽看著屏幕上詳實的數據和權威的印章,緊繃的神情稍微放鬆了些,點了點頭。
坐在禮堂後排靠窗位置的林默,安靜地看著這一切。他身邊坐著陳浩,還有特意請假來“觀摩”的陳浩妹妹陳小雨。小雨是個初中生,正處在對什麼都好奇的年紀,此刻正伸長了脖子看台上的全息投影,小聲跟哥哥嘀咕:“哥,那個導引術看著像體育課熱身操啊,真能變厲害?”
陳浩揉了揉妹妹的腦袋,壓低聲音,難得地認真:“厲害不厲害另說,能保命是真的。你哥我當年要不是…”他頓了一下,瞥了眼林默,把“要不是林默推演救了我”咽了回去,換了個說法,“…要不是反應快、體能還湊合,早交代了。這東西練好了,反應快,身體穩,關鍵時刻頂用。”他想起了博雅齋外那場混混堵截,自己連滾帶爬的狼狽。林默在一旁微微頷首,目光卻穿透禮堂的喧囂,落在更遠的地方。他能感覺到,隨著劉副局長和蘇晚晴的闡述,禮堂裡彌漫的疑慮和抵觸,如同初春的薄冰,正在科學的暖陽和務實的承諾下悄然消融。一種微弱卻堅韌的“文明之火”的暖意,正從這片求知之地升騰,與他血脈深處的伏羲傳承,以及懷中那溫潤的龜甲,產生了極其隱晦的共鳴。
試點第一堂正式的“伏羲課堂”,在江城實驗中學一間窗明幾淨的專用教室進行。擔任主講的是學校返聘的退休特級教師,徐文彬。徐老師滿頭銀發,氣質儒雅,眼神卻銳利如昔,他教了一輩子物理,對這套“科學化古智慧”的課程體係接受度極高。
教室的布置簡潔而富有巧思。牆上掛著大幅的“伏羲八卦基礎符號與關聯邏輯圖”,旁邊是現代思維導圖應用案例對比。每個學生的課桌上都放著一個輕巧的生物反饋手環和一個柔軟的坐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能幫助舒緩神經的植物精油氣息經蘇晚晴實驗室驗證有效)。
“同學們,放下筆,暫時忘掉你們的代數方程和化學式。”徐老師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我們第一課,從‘靜’開始。戴上你們的手環,選擇‘基礎能量感知’模式。”
學生們好奇又略帶拘謹地戴上手環。手環的微型屏幕亮起,顯示著簡單的心跳符號和一條平靜的基線。教室前方的大屏幕同步顯示著全班平均的專注度以百分比顯示)和放鬆度曲線。
“閉上眼,後背挺直但不要僵硬…對,想象你的脊柱像一棵向上生長的樹,穩穩地紮根…”徐老師的聲音舒緩,引導著呼吸,“注意力放在你的鼻尖,感受空氣冰涼地吸入,溫熱地呼出…不要去控製它,隻是觀察,像科學家觀察實驗現象…”
教室裡漸漸安靜下來,隻有輕柔的背景白噪音和細微的呼吸聲。大屏幕上,代表“專注度”的曲線開始出現細小的波動,整體數值在緩慢爬升。
坐在角落的林默沒有戴手環,但他的感知遠比儀器精微。他能“聽”到教室裡此起彼伏的“聲音”:大多數是青春期特有的思緒紛飛,像嘈雜的電波;有幾個學生天生心靜,呼吸悠長,精神波動平穩,如同靜謐的湖泊;也有幾個明顯焦躁,腦中的念頭如同亂撞的飛蛾,手環上顯示的專注度數值也最低。
陳小雨就屬於焦躁的那一撥。她閉著眼,眉頭卻微微蹙著,手指無意識地在褲子上劃拉,腦子裡轉著剛才沒解出來的數學題和放學後要去買的新漫畫。她的手環屏幕,專注度可憐巴巴地在30左右徘徊。
“小雨,”林默的聲音在她腦海中溫和地響起,隻有她能聽見,“試著把那個數學題想象成一個‘離卦’火,動態),它現在很活躍,但不是敵人。你的注意力,就是‘坎卦’水,沉靜),試著用你的‘水’,去包容、觀察那個‘火’的動態,而不是被它燒得團團轉。呼吸,慢一點。”
陳小雨身體微微一震,似乎被點醒了。她努力回憶著剛才徐老師講的八卦符號含義——離是火,代表動態、分離;坎是水,代表險陷、深沉,但也代表專注和內在的力量。她嘗試著不再抗拒腦子裡那道討厭的數學題,而是想象自己的意識像沉靜的水流包裹著它,去“看”清它的結構。奇妙的是,當她這樣想的時候,腦子裡亂撞的念頭似乎真的平息了一些,呼吸也不知不覺地拉長了。她手環上的專注度數值,開始艱難地向上跳動:35…38…
“很好,”徐老師的聲音適時響起,“不需要追求絕對的靜止。雜念來了,看到它,知道它是什麼比如:哦,這是我在想晚飯),然後輕輕把注意力拉回呼吸。這就像鍛煉肌肉,一次次的拉回,就是一次次的力量積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